#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 打卡第五天
作为普通上班族,我投资基金最看重的是方向是否踩准时代脉搏、持仓是否扎实、成本是否可控。最近仔细研究了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和工银瑞信那只联接基金的表现,发现确实有些门道值得说道。
先说指数本身,国证港股通科技和恒生科技虽然都顶着"科技"帽子,但内核完全不同。恒生科技更像互联网平台的集合体,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明显更"硬"——它把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这些真正代表中国产业升级方向的企业纳进来,权重还给到15%。这种选股逻辑特别对当下政策导向,国家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企业本身就是受益者。比如今年AI浪潮里,腾讯阿里单季涨超50%直接带飞指数,而医药板块的反弹更让我眼前一亮,恒生科技医药权重才3%,根本吃不到港股医药35%的反弹红利,国证这边15-20%的医药仓位直接成了胜负手。
再讲资金动向,南向资金今年净买入超6000亿港元,61%都流向科技板块,这说明内资和全球资本正在形成共振。工银那只ETF联接基金能涨68%,本质上就是吃到了这波资金共识的红利。基金经理赵栩的背景也让我挺放心,他管过上证50、科创板50这些主流指数,经验足够丰富,而且工银瑞信的指数团队在业内口碑一直不错,跟踪误差控制得稳。
最打动我的还是费率设计。C类份额持有满7天就0赎回费,这对咱们上班族特别友好。平时工资结余定投,遇到急用钱随时能赎回,不用被高赎回费绑住手脚。管理费0.5%+托管费0.1%的组合在同类里也算良心,长期下来能省不少成本。
现在回头看,恒生科技更像"旧经济"的缩影,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才真正代表"新经济"的方向。作为普通投资者,跟着国家产业升级的大趋势走,押注那些研发投入高、市值扎实的真科技企业,再配上低成本的工具型产品,这样的组合既省心又有效率。至少从目前看,这只基金确实帮咱们抓住了港股科技股的结构性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