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为什么我选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而不是恒生科技
作为一个在投资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我一直在寻找那些潜力大、回报高的投资机会。最近,我把目光聚焦在了港股科技板块,在深入研究后,我坚定地选择了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而没有选择看似更热门的恒生科技。
先来说说这两个指数的基本情况。恒生科技指数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选取了30家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涵盖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等领域,像阿里巴巴、美团、腾讯控股这些巨头都在其中,被不少投资者视为港股科技的风向标 。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同样选取30只股票,却有着独特的优势,让我眼前一亮。
从成分股的权重设置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是15%,恒生科技则只有8%。这小小的数字差异,在实际投资中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就拿2025年AI浪潮来说,腾讯、阿里、小米这些权重股在政策和产业红利的双重刺激下,单季涨幅超50%。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由于它们权重更高,指数飙升的幅度也更大,迅速拉开了与恒生科技的差距。
再看行业覆盖,这是我选择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重要原因。恒生科技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半导体等领域,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独具慧眼,纳入了创新药板块,像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行业龙头都被囊括其中。2025年国产PD - 1抑制剂海外上市、基因编辑技术突破,医药板块迎来大爆发,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贡献了23%的涨幅,而恒生科技因为没有医药板块,完美错过了这场盛宴。不仅如此,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里的医药企业还和AI擦出火花,百济神州联合腾讯开发AI药物筛选平台,药明生物引入机器人自动化产线,“生物科技+AI”带来的新质生产力,又给指数的增长添了一把火。
在选股标准上,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也更加严格。它要求成分股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10%或研发费用率>5% ,还设置了市值门槛,必须是港股通内市值前30%的科技企业。这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筛子,把那些没实力的“伪科技”公司统统挡在门外,只留下真正的科技龙头。像中芯国际这种研发投入率高达17%的企业,稳稳地占据着权重股的位置;而某新能源车企因为研发费率仅3.8%,就被毫不留情地调出。
从资金流向来看,南向资金对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的青睐有加。2025年南向资金持续11个月净流入,科技板块持仓市值创历史峰值,腾讯、小米、药明生物位列增持前三。同时,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港股的流动性洼地优势凸显,外资也在加速回流港股科技,进一步推动了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上涨。
最后,从投资工具的角度,我选择了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它不仅能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而且费率低至0.15%,在行业内极具竞争力。这意味着我在享受指数增长带来收益的同时,还能减少投资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投资就像一场马拉松,选对赛道至关重要。在我看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着在成分股权重、行业覆盖、选股标准等多方面的优势,已经在和恒生科技指数的这场长跑中脱颖而出。而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就是我搭乘这班财富快车的车票,我相信,在未来它会给我带来丰厚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