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当晨曦洒落在香江之畔,资本的潮水正悄然改道,涌向一片更为广阔的科技蓝海。在这片波澜壮阔的浪潮中,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如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超越了传统的恒生科技轨迹,划出一道令人瞩目的上升弧线。
它的腾飞,并非偶然。当许多目光仍聚焦于互联网巨头的起落时,这一指数已悄然张开双翼,将医药生物与新能源汽车纳入怀抱。百济神州在创新药路上的执着突破,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驰骋纵横,不仅为指数注入强劲动力,更映中国科技从“虚拟”走向“实体”、从“模仿”迈向“原创”的深刻转型。这不是简单的行业叠加,而是一次对“科技”内涵的重新定义——科技不仅是代码与屏幕,更是生命健康与绿色出行的守护者。
更值得称道的是其筛选机制的智慧。它不只看市值,更看重成长的火焰是否炽热;不盲目追逐热点,而是以研发投入为尺,丈量企业的未来潜力。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美团在本地生活中的持续渗透,正是这种高成长逻辑的生动注脚。与此同时,依托港股通机制,它既规避了流动性陷阱,又承接了南下资金的暖流,形成独特的“共振效应”。
工具的便利性则让这股力量更加可感可触。T+0交易激发市场活力,头部企业集中的结构让价值清晰显现。投资者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得以搭乘这趟高速列车,亲历科技变革的每一程风景。站在时代风口,真正的远见,不在于追随已知的辉煌,而在于洞察未至的黎明。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崛起,正是对中国科技创新全景的一次深情凝望与坚定押注。
骑牛看熊认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跑赢恒生科技指数的多维度原因如下: (1)指数编制规则与标的选择差异 1.聚焦港股通标的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份股全部通过港股通交易,避免了恒生科技指数因包含非港股通标的而可能面临的QDII额度限制问题,资金进出更为灵活,能够更及时地捕捉市场机会。 2.中等市值风格定位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平均流通市值约600多亿元,属于中等市值风格;而恒生科技指数平均流通市值超过4000亿元,为超大市值风格。通常情况下,中等市值标的具有更高的成长弹性和回报潜力,在科技行业快速发展期更容易实现超额收益。 (2)行业分布与“科技”属性差异 1.更纯粹的科技赛道聚焦 与恒生科技指数包含汽车(约17%)、旅游、家电、医药生物(累计约10%)等消费类行业不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参考同类型港股通科技指数逻辑)剔除了大消费类行业,更专注于软件服务、资讯科技器材、半导体等核心科技赛道,科技属性更纯粹,能够更直接地受益于科技行业的增长红利。 2.灵活纳入新兴科技领域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科技”定义更适应市场发展,可能更及时地纳入如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等新兴科技细分领域的标的,而恒生科技指数的行业覆盖相对固定,对新兴增长点的敏感度较低。 (3)市值风格与成分股弹性差异 1.中小市值成长股占比更高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中等市值风格使其成分股中包含更多处于成长期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更大的业绩增长空间和股价上涨潜力。相比之下,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以大型科技巨头为主,增长速度相对放缓,市值增长天花板较低。 2.成分股调整频率与机制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可能采用更灵活的成分股调整机制(如参考同类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能够及时淘汰业绩下滑的标的,纳入高景气度赛道的优质企业,保持指数的活力和成长属性;而恒生科技指数的“快速纳入机制”可能导致部分标的纳入时估值已偏高,影响后续表现 3.对流动性环境的敏感适配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等流动性宽松环境下,中小市值科技股通常更容易受到资金追捧,股价弹性更大。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市值风格使其在流动性改善周期中表现更为突出,而恒生科技指数受大型科技股估值压制影响,弹性相对较弱。 (4)风险分散与行业轮动把握 1.成分股数量与分散度 虽然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具体成分股数量未明确提及,但参考同类港股通科技指数(如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含50只成分股),其成分股数量可能多于恒生科技指数(30只),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并把握更多科技细分赛道的机会,避免单一板块波动对指数的过度影响。 2.精准捕捉超跌反弹机会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可能包含更多如创新药、新能源汽车等曾经超跌的科技相关板块标的。在市场情绪改善或行业逻辑修复时(如创新药放量降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提升内在价值),这些标的的反弹力度更大,从而带动指数跑赢。
在时代的浪潮中,科技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经济前行的道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港股市场的科技板块,一条鲜明的分界线悄然浮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以稳健而强劲的姿态,长期跑赢恒生科技指数,背后折的不仅是数字的差异,更是发展理念与成长逻辑的深层碰撞。
这一超越,并非偶然。它源于对“科技”本质的深刻理解。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剔除家电、旅游等消费类成分,专注于软件服务、半导体、智能驾驶等核心科技领域,让指数真正扎根于技术创新的土壤。相比之下,恒生科技指数虽覆盖面广,却稀释了科技的纯粹性。正如一棵大树,唯有根系深入沃土,才能枝繁叶茂。国证指数正是抓住了科技发展的主脉,才得以在行业红利释放时率先起舞。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作为一款跟踪特定指数的联接基金,其投资优势可从业绩表现、基金管理及产品设计等多维度综合分析,原因如下:
一、业绩表现稳健且成长性突出
1.成立以来收益显著
截至2025年5月12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达49.9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9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反映出其对标的指数的紧密跟踪能力及超额收益潜力。
2.短期业绩爆发力强
2025年以来收益25.8%,近1月收益4.78%,近3月收益2.49%,近6月收益7.39%,近1年收益67.37%,显示在科技板块行情启动时具备较强的净值增长弹性。该基金成立来,截至目前,涨幅达到了53.65%。最让牛哥感兴趣的是近1年收益,躺着赚钱,比起“起早贪黑”做盘要轻松得多!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净资产达1.40亿元,环比增幅51.08%,规模增长印证市场对其投资价值的认可。
3.业绩比较基准
作为指数联接基金,其业绩表现与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高度相关,投资者需关注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走势对基金收益的影响。
二、基金经理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
1.任职履历资深
基金经理赵栩具备深厚的指数投资背景和长期管理经验,拥有超过15年指数基金管理经验,为产品稳定运作提供支撑。2008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指数及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管理包括上证50ETF、科创板50ETF等多只规模型指数基金,覆盖A股、港股、商品等多个领域,擅长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对指数的高效跟踪。
2.同类产品管理业绩优异
其管理的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场内基金)自2022年6月30日任职以来,为联接基金提供了良好的标的资产基础;此外,其管理的黄金ETF、创业板ETF等产品长期业绩位居同类前列。
3.管理风格
赵栩长期专注于指数投资领域,擅长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跟踪误差,其管理的多只ETF产品日均成交额及规模位居市场前列,体现出较强的指数产品运作能力。
三、产品设计贴合普通投资者需求
1.低成本布局港股科技赛道
作为ETF联接基金,该产品在投资便利性和风险分散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通过联接基金形式,普通投资者可免开户直接参与港股通科技板块投资,无需承担港股交易的高额佣金及汇率转换成本,且管理费与托管费合计通常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
2.风险分散与流动性兼顾
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港股通范围内科技领域优质企业,行业分布集中于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科技等赛道,既实现个股风险分散,又聚焦高成长领域。
3.C类份额灵活便捷
无申购费,持有超过一定期限(通常7天以上)免赎回费,适合短期波段操作或定投布局,降低中小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四、标的指数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1.聚焦高景气赛道
指数成分股涵盖港股通中科技主题企业,受益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半导体自主化等政策与产业趋势,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2.汇率对冲机制
业绩比较基准中明确“经汇率调整”,通过基金管理人的汇率风险对冲操作,降低人民币兑港币波动对净值的影响,提升收益稳定性。
3.运作机制
基金主要将不低于90%的资产净值投资于目标ETF,通过被动跟踪指数实现分散投资,运作透明度较高,管理费率通常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
4.港股市场配置价值
长期来看,港股科技板块具有低估值优势,且与A股科技板块存在互补性。若未来国内经济修复叠加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港股科技板块或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机会,该基金可作为布局工具之一。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适合看好港股科技板块长期发展,能承受短期波动的长期投资者,并且希望通过指数基金分散投资风险,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被动投资偏好者。已有A股资产配置,需补充港股科技板块 exposure 的资产配置者。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凭借业绩弹性高、管理团队专业、产品设计灵活等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港股科技板块的高效工具,尤其适合对科技行业长期看好、追求中高收益且能承受一定市场波动的投资者。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在中长期收益、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及港股科技板块配置价值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其规模较小、短期波动较大的特点也需重点关注。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周期及对港股科技板块的研判,理性决策是否买入。对于长期布局港股科技赛道的投资者,可考虑分批建仓以分散成本,同时密切跟踪基金规模变化及市场环境动态。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跑赢恒生科技指数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更纯粹的科技属性、更灵活的编制规则、更具弹性的中等市值风格以及对新兴科技赛道的敏锐捕捉能力。这些特点使其在科技行业快速发展、流动性宽松以及市场风格偏向成长股的环境中,能够持续获取超额收益。对于投资者而言,若希望聚焦高成长科技赛道并追求长期超额回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更优的配置选择。
在市场波动中,它展现出更强的抗跌性;在反弹来临时,又释放出更大的上涨动能。尤其是在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资金更青睐高成长标的,国证指数自然脱颖而出。这不仅是一场指数的较量,更是一次对未来方向的启示:真正的科技投资,应聚焦纯粹赛道,拥抱成长力量,顺应时代节奏。科技之光,终将照亮那些不断进化的前行者。
#华为将发布AI推理领域突破性成果##创新药赛道火爆:机构调研+资金加仓##医疗器械拐点:政策松绑推动估值修复##八月基金投资策略##宁王主力矿区停产 锂价影响几何?##8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7月投资总结:我的收益如何了?##新藏铁路公司成立 重大基建持续发力##七部门联合推动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突破##半导体走强!什么逻辑?持续性几何?##低空经济突破:吨级无人机跨海运油##国家育儿补贴每人年补3600元##情深意切!基民给基金经理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