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A$$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港股科技板块在政策红利释放、估值修复空间与产业升级共振下,兼具一定程度的安全边际与成长弹性,近前备受关注。
对比几只港股科技指数近十年的业绩表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87008.CNI)领跑港股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较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20%!
国证港股通科技为何能跑赢恒生科技120%?
1,龙头权重更高,弹性更强
根据指数编制规则,国证港股通科技单值成分股比重上限8%,如腾讯、阿里、小米等龙头股在国证沪港通科技指数中权重更高,在政策或产业红利期,能更充分释放弹性,拉动指数上涨。且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72%,同时通过跨行业配置分散了风险。而龙头股在政策驱动+盈利改善双重利好下,或更具反弹优势。
2.行业覆盖涵盖医药
相较其他港股科技指数、除电子、传媒等行业,国证沪港通科技指数是主流港股科技指数中唯一纳入创新药的指数,权重为15%-20%,覆盖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全球技术龙头,能享受医药创新红利,2025年医药板块为指数贡献了23%的涨幅。恒生科技未纳入医药,错失了港股医药板块的反弹行情。
选股标准严苛:国证沪港通科技指数成分股需满足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10%或研发费用率>5%,并要求是港股通内市值前30%的科技企业,平均市值2390亿,保证了成分股的成长性和技术壁垒,锁定了龙头企业。而恒生科技对市值要求不高,包含了一些中小盘股。
资金流入明显:2025年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科技板块持仓市值创历史峰值,腾讯、小米、药明生物等国证沪港通科技指数成分股位列增持前三。同时,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港股流动性洼地被填平,外资加速回流港股科技,为国证沪港通科技指数带来资金支持。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019934)具有以下投资优势:
业绩表现优异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为48.53%,在同期跟踪港股科技类指数的联接基金中处于前列。2025年一季度净值上涨21.68%,成立以来近一年夏普比率为2.16,风险调整后收益出色,最大回撤小于多数同类产品,风险控制较好。
跟踪精度高
基金净值与标的指数的日均偏离度始终控制在0.1%以内,二季报显示跟踪误差为0.65%,能确保投资者精准把握板块整体收益,不会出现风格漂移。
基金经理经验丰富
基金经理赵栩拥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7年基金管理经验,现任工银瑞信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其管理履历聚焦指数产品,注重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跟踪误差,管理的多只产品业绩稳健。
投资策略清晰
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港股通范围内信息技术、科技硬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前十大持仓占比55%,既把握核心收益又分散风险,且年化换手率仅11%,远低于主动管理基金。
成本优势明显:作为C类份额,免收申购费,持有30天以上免赎回费,综合费率仅0.4%/年,低于主动型科技基金,长期复利效应下可增厚收益。
指数编制优质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行业覆盖广,与A股科技板块形成互补,成分股多为龙头企业,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能充分受益于技术迭代带来的业绩增长。
公司实力雄厚
工银瑞信是业内知名的基金公司,投研团队覆盖港股全行业,内部搭建AI量化模型实时监控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能为基金投资运作提供有力支持,保障基金资产安全。
宏观环境利好
国内扩内需等政策有助于经济温和修复,为港股科技板块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且美联储降息预期若实现,将提升港股市场流动性,利于港股科技板块估值提升,该基金可从中受益。
总之,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凭借多方面优势领跑港股市场,展现出强大的投资潜力。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作为紧密该指数的基金产品,具备专业管理,低门槛,低费率等多重优势,是投资者布局港股科技板块的理想选择。对于追求资产长期稳健增值、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来说,该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采用长期投资或定投的方式,忽略短期波动,分享港股通科技企业发展成果,但投资始终有风险,投资者需充分了解自身风险能力,做好资产配置,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政策变化、行业发展动态等,当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时,合理调整投资比例。@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