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在港股科技投资领域,国证港股通科技与恒生科技常被拿来比较。从长期收益表现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更胜一筹,截至2025年7月8日,其近一年涨幅达24.53%,自基日2014年12月31日以来累计收益率高达187.91% ,大幅超越同期恒生科技指数75.53%的表现,超额收益超过112个百分点。那么,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国证港股通科技跑赢恒生科技的原因
(一)权重结构优势显著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编制规则上设定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为15%,而恒生科技指数仅8%。这一差异带来诸多好处,一方面,像腾讯控股、阿里等核心科技股在国证指数中的权重得以显著提升,当这些龙头股因政策利好或自身盈利改善而上涨时,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能更充分地捕捉到上涨动能。以2025年AI浪潮为例,腾讯、阿里、小米等在单季涨幅超50%,由于在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中权重较高,直接有力拉动指数飙升 。另一方面,虽然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0%,但通过跨行业配置,如互联网、半导体、医药等,有效抵消了单一行业波动风险;反观恒生科技,互联网权重超60%,易受平台经济政策扰动。
(二)行业覆盖独具特色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主流港股科技指数中唯一纳入创新药的指数,医药权重在15%-20%,覆盖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全球技术龙头。2025年国产PD - 1抑制剂海外上市、基因编辑技术突破,医药板块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贡献了23%的涨幅。而恒生科技未纳入医药,错失2025年港股医药板块35%的反弹行情。此外,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中的医药企业还与AI产生跨界催化,如百济神州联合腾讯开发AI药物筛选平台,药明生物引入机器人自动化产线,“生物科技+AI”成为新的增长曲线。
(三)选股标准严格
在财务指标上,国证港股通科技成分股需满足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10%或研发费用率>5% ,这有效保证了成分股的成长性与技术壁垒。例如某新能源车企因研发费率仅3.8%被调出,而中芯国际以17%研发投入率稳居权重股。在市值方面,成分股需为港股通内市值前30%科技企业,平均市值2390亿,确保纳入的都是行业龙头,而恒生科技在市值要求上相对宽松,包含部分中小盘股。
(四)资金青睐推动
2025年南向资金持续11个月净流入,年内南向资金净买入破6000亿港元,科技占比61% ,科技板块持仓市值达1.2万亿港元,创历史峰值,腾讯、小米、药明生物位列增持前三。同时,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美元指数跌破103,美债实际利率与港股通科技指数负相关性达-0.72 ,降息周期开启后外资加速回流港股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作为优质科技资产代表,受到资金追捧。
二、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的投资价值
(一)紧密跟踪指数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能让投资者紧密把握该指数的增长机会,分享港股通科技领域龙头企业发展红利。
(二)专业管理保障
由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工银瑞信拥有专业的投研团队,在资产配置、风险控制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为基金的良好运作提供坚实后盾。
(三)交易成本优势
C类份额适合短期交易,免申购费,持有超30天免赎回费,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无论是短期波段操作还是长期持有,都能为投资者节省费用支出 。
(四)分散投资风险
通过投资一篮子成分股,有效避免了单一股票的黑天鹅风险,为投资者分散了风险,提供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
综合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凭借自身编制规则和成分股结构优势跑赢恒生科技,而跟踪它的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具备多方面投资价值,在当前港股科技板块仍处于历史合理估值区间背景下,叠加国内经济复苏、港股通政策红利、科技创新与医药健康双主线驱动等因素,未来投资潜力巨大,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工银瑞信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