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涨超恒生科技#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正经历从“连接”到“共生”的深刻变革。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药等前沿科技的崛起,科技产业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连接”,而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共生共荣的新生态。
港股科技板块正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对比几只港股科技指数的表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87008.CNI)表现亮眼,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SHS科技龙头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基日2014年12月31日以来截至2025年7月8日,收益率分别为189.91%、122.35%、77.53%、-11.03%,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较“网红”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12.38%!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精准锚定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87008.CNI),其指数编制逻辑犹如精密的投资“算法”,通过多维度筛选机制严选时代领跑者。该指数精准聚焦港股科技板块,具备鲜明的投资特色与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覆盖核心产业,行业分布均衡。指数精选港股通范围内市值大、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快的50只科技龙头公司,全面覆盖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创新药、半导体、通信设备等核心赛道,行业分布均衡,避免了单一行业过度集中的风险,以反映港股通内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确保成分股兼具规模优势与成长性,能够更好地捕捉科技产业整体发展机遇。
港股科技指数行业分布对比图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31日)
二是注重基本面,囊括港股科技龙头。指数在选股标准上强调企业基本面质量,剔除过去两年营业收入增速连续为负以及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的公司,确保指数成分股具备较强的成长性与创新能力,囊括了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比亚迪、小鹏汽车、百济神州、药明康德等港股科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

三是历史长期涨幅领先,弹性更高。据wind数据,自2014年底以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累计收益超过227%,年化收益率达11%以上,历史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指数。尤其在2015年、2019年、2024年等多轮港股行情中,指数均展现出更强的上涨弹性,充分体现了其作为港股科技投资标杆的突出优势。

当前,港股科技板块正处于历史性配置窗口期。一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药等新质生产力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产业趋势明确;另一方面,港股科技龙头估值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和估值修复空间。
从估值上看,港股近一年已有显著反弹,但市场整体仍处于估值修复期。当前港股科技板块正处于流动性、估值、基本面等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关键窗口,投资价值持续凸显。
此外,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科技资产的配置需求不断提升,为港股科技板块提供了持续的增量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6月30日,年内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规模已超6800亿元,较去年同期翻倍,逼近上一年度的历史峰值,充分彰显了内资对港股市场的强烈信心。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不仅为港股科技板块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更体现了内资对港股科技龙头的长期配置逻辑,为板块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透明、低成本的配置工具,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港股科技龙头,把握黄金配置机遇。
工银瑞信基金基金作为国内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其指数团队在ETF产品设计与投资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由基金经理赵栩管理,他具备强大的量化研究能力与精细化投资管理能力。此外,在ETF产品布局上南方基金已形成覆盖A股、港股、商品、因子等多维度的产品矩阵,管理规模位居行业前列。该产品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其在港股科技领域的工具化产品布局,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透明、低成本的配置工具。
在科技产业从“连接”走向“共生”的新时代,港股科技板块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希望把握这一轮科技长牛的投资者而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高效工具。它不仅覆盖了港股科技核心资产,还具备指数化投资的优势,是帮助投资者轻松布局港股科技2.0时代的理想选择。@工银瑞信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