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港股通科技涨超恒生科技#港股科技板块当下的投资价值可是不容忽视的。你看,最近南向资金可是大幅涌入港股,尤其是对港股科技板块青睐有加。#半导体走强!什么逻辑?持续性几何?#
从估值角度来看,港股科技板块目前处于相对低位,这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机会。而且,随着国内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港股科技板块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愈发凸显。
再来说说行业趋势,人工智能、消费电子、半导体这些领域可都是港股科技板块的重头戏。现在,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就拿人工智能来说,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估值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港股市场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高、资金流动性强的市场,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而且,港股市场的监管制度完善,信息披露要求严格,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在全球资产配置格局重构的关键时期,港股科技板块凭借其独特的“新经济枢纽”地位,成为国际资本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核心通道。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领跑的多维动因
该指数的超额收益(近一年涨幅92.08%,显著高于恒生科技的65.66%)源于四大结构性优势:

1. 编制规则优化:高弹性与精准筛选
龙头权重更高: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达15%(恒生科技仅8%),在腾讯、阿里等龙头盈利拐点显现时,能充分放大“业绩+政策”双击效应。
成长性与研发双筛选:成分股需满足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10%或研发费用率>5%,确保纳入高潜力硬科技企业(如2024年新调入AI企业平均研发费用率19%)。
行业动态调整:2025年3月修订编制方案,剔除新能源设备,增加智能汽车与人工智能标的,提升对技术浪潮的适应性。
2. 技术落地驱动盈利跃升
成分股从概念炒作转向技术商业化深水区,直接推升板块ROE:
算力层:中芯国际(权重11.3%)提供国产替代算力支撑;
应用层:美团无人机配送效率提升30%,联想AI服务器占全球出货量23%;
技术-盈利正循环:2025年预期ROE从14%升至18%,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共振。
3. 政策与资金双向赋能
政策红利:内地“人工智能+”计划推动千亿算力补贴,香港“双层股权架构2.0”增强创始人控制权(微创机器人等9家企业升级后换手率升至3.2%)。
全球资金虹吸:指数市盈率(TTM)22.74倍,处于近5年13.37%分位,较纳斯达克折价42%。南向资金2025年Q2净流入920亿港元,贝莱德等外资增持超15%。
4. 行业生态抗周期设计
互联网平台(45%)提供现金流,生物科技(20%)贡献成长弹性,云计算(20%)对冲波动,形成“进攻+防御”组合。例如药明生物在加息周期中逆势上涨,平滑指数波动。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高效布局港股科技的核心工具
该基金作为被动型联接基金,将指数优势转化为投资者收益的路径清晰:
90%以上资产投资目标ETF:通过投资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636),实现对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紧密跟踪,跟踪误差<0.2%。
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持仓,应对申赎波动。例如,2025年3月14日指数单日上涨2.8%,基金净值同步攀升2.79%,几乎实现完全同步。
1. 工具属性突出:低成本+高流动性
费率优势:综合费率0.52%(管理费0.45%+托管费0.07%),显著低于主动型基金;C类份额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

流动性保障:底层ETF(港股通科技30ETF)规模超200亿元,单日成交常超2亿元,支持T+0交易。
2. 跟踪精准度与收益表现
紧密复制指数:通过投资港股通科技30ETF(持仓≥90%),避免主动管理偏差。
长期超额收益:指数基日(2014年底)至2025年7月累计收益189.91%,大幅超越恒生科技(77.53%)。基金成立(2024年5月)以来累计回报17.58%,近6月涨33.53%。
3. 配置门槛与风控适配性
低门槛参与:10元起投,人民币交易规避汇率风险,无需港股通账户。
分散风险:覆盖30只成分股,前十大权重股占70%(腾讯、美团、中芯国际等),兼顾集中度与龙头效应。
4. 管理团队实力:经验与风控的双重保障
基金经理赵栩:13年从业经历,管理规模超百亿,任职期内年化回报达5.22%。在2025年3月港股科技板块短期回调中,成功规避风险并在反弹中精准加仓,实现净值逆势攀升。
基金优势与风险平衡
核心优势
1. 指数复刻能力卓越

基金经理赵栩(现任工银指数及量化投资部副总)具备金融工程背景,基金跟踪偏离度低于同类平均,确保编制规则优势无损传导。
2. 资金共识强化
2025年规模逆势增长近5亿元,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3600亿港元,资金锚定效应凸显。
3. 行业分布前瞻性
生物科技权重占比20%(恒生科技<5%),捕捉“AI+医疗”跨界机会(如百济神州基因编辑技术),对冲互联网波动。
投资建议:逢低布局,长期拥抱科技红利
定投为主:利用恒指23000点关口波动(2025年8月)分批吸纳筹码,指数夏普比率2.31显示风险收益比优。
卫星增强:在A股科技持仓外配置该基金,实现跨市场分散(港股生物科技、智驾权重更高)。
全球科技竞争本质是“生存必需”,指数“算力-算法-场景”全链条覆盖,使其成为分享中国科技突围的高效载体。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龙头权重弹性、生物科技独家覆盖、严苛选股标准及资金政策共振,成为港股科技资产的“真内核”。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以工具化形式将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编制优势、技术红利与资金共识转化为普惠金融产品。在“东稳西荡”的全球资产再平衡中,借道该基金布局港股科技,既是捕捉估值洼地的理性选择,亦是参与中国硬科技跃迁的历史性机遇。在全球资产配置格局重构背景下,该基金有望持续领跑,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