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7 10:57:25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江苏
伴随国内经济复苏、AI业绩催化预期及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未来估值提升空间可期

#国证港股通科技涨超恒生科技#年初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领跑全球诸多股指。经历四月初回调后,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国企指数双双自低点强势反弹,昂首迈入“技术性牛市”。据盘面观察,此番驱动市场上涨的主力分别是由Deepseek带动的科技股、以高成长性著称的创新药,以及近期热度攀升的新消费。

2025年,在政策暖风与AI热潮的双轮驱动下,港股展现出强大吸引力,主要指数年初至今表现优于美、日等关键市场,资金回流态势显著。支撑上半年港股走强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AI风起与中资重估:年初,DeepSeek掀起的AI叙事浪潮有力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港股一度引领全球。虽后因地缘等因素AI热度稍缓,但若未来AI模型迭代(如DeepSeek发布R2)或应用突破(如小米AI眼镜等)再现,板块有望重获上行催化剂。

2、南向活水奔腾不息:截至6月12日,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高达6811.38亿港元,已达2024年全年净买入额(8078.69亿港元)的84.3%。中金公司指出,无论是提供稳定回报的分红、还是作为结构性机会主线的新消费、AI科技、甚至创新药,港股都更有优势,这也是港股市场跑赢的关键。同时,境内流动性过剩与优质资产稀缺的矛盾愈演愈烈,持续驱动南向资金涌入,只要此矛盾未解,国内资金长期配置需求将依然旺盛。

3、估值洼地魅力凸显:港股长期处于估值相对低位,亦是港股上半年走强的重要推手。当前港股整体估值水平相对合理,成长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截至6月16日,恒生科技指数的最新PE(TTM)仅20.18倍,处于指数近5年来约9.02%的估值分位点,即当前估值低于5年内90%以上的时间。伴随国内经济复苏、AI业绩催化预期及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下半年估值提升空间可期。



对比几只港股科技指数的表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87008.CNI)表现亮眼,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SHS科技龙头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基日2014年12月31日以来截至2025年7月8日,收益率分别为189.91%、122.35%、77.53%、-11.03%,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较“网红”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12.38%!

一、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领跑的核心原因

1. 龙头权重更高,弹性与稳定性兼备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编制规则上设置了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为15%,而恒生科技指数仅为8%。这一关键差异使得:

龙头股配置比例更高:腾讯控股、美团-W等核心科技股在国证指数中的权重显著提升(如腾讯权重约13%);

弹性空间更大:当龙头股受政策利好或盈利改善驱动时,指数能更充分捕捉上涨动能;

风险分散更合理:既保证龙头股的引领作用,又避免过度集中风险;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约70%,而恒生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高达72.11%  ,但国证指数通过跨行业配置(如互联网40%+半导体30%+医药20%)抵消单一行业波动,反观恒生科技互联网权重超60%,易受平台经济政策扰动。

2. 行业覆盖优势:医药科技双轮驱动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行业覆盖的均衡性与前瞻性:

纳入生物科技板块:权重约20%,覆盖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全球技术龙头,是主流港股科技指数中唯一包含创新药的指数;  

硬科技布局更深入:电子、半导体(如中芯国际占5.35%)、新能源车等合计占比超40%  ,强化先进制造属性;

规避单一行业风险:与恒生科技指数聚焦纯科技(互联网、半导体、软件等)不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将科技+医药纳入版图,形成"软硬结合+多赛道均衡"特征;  

这一布局精准把握了科技赋能医药的趋势,如创新药研发依赖AI辅助设计(靶点筛选效率提升30%)、医疗设备智能化(远程诊疗、可穿戴设备普及)等,这些领域本身就是科技属性的延伸。2024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因政策支持和研发突破迎来反弹,药明生物年内涨幅达22%,为指数贡献了显著收益,而恒生科技指数因不含医药股,错失了这波行情。

3. 成分股盈利质量更优,抗周期能力更强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对成分股设置了严格的财务门槛:

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0% 或 近一年研发费用率>5%;  

剔除流动性后10%的个股;  

每半年调整一次,单次调整不超过10%;  

这些筛选标准确保了指数成分股的整体盈利质量更高,较少包含长期未盈利的高风险标的。相比之下,部分科技指数为覆盖"前沿赛道",可能纳入更多未盈利的初创型科技企业,这类标的在市场下行期易因估值泡沫破裂拖累指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更偏向"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具备现金流支撑"的成熟科技企业,抗周期能力更强,在复苏期反弹动能也更足。

4. 深度受益于内地资金"主场配置"红利

作为港股通标的组成的指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直接对接内地资金的配置需求。近年来,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持续增持港股科技资产(尤其是符合"国产替代""科技自主"战略的标的),而该指数的成分股正是内地资金最易触达、最熟悉的标的池。



这种"主场资金"支撑形成了独特优势:当全球外资因美联储加息、地缘风险等因素流出港股时,内地资金的持续流入能为指数提供"缓冲垫";而在市场回暖期,内地资金对本土科技赛道的认知更深(如理解政策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的支持力度),更易提前布局核心标的,推动指数领跑。

5. 指数编制规则更贴合"科技突围"的产业逻辑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行业界定上更聚焦"硬科技+高附加值服务",不仅覆盖电子、传媒等传统科技领域,还将半导体、新能源科技、医疗科技等"中国科技突围核心赛道"纳入范畴,更贴合近年来"从消费互联网向硬科技转型"的产业趋势。

例如,在2018年后"自主可控"政策推动下,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硬科技标的持续崛起,而该指数对这类标的的纳入和权重调整更及时;反观部分指数可能仍侧重传统互联网平台企业,未能及时跟上产业重心转移,导致长期表现滞后。

二、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基金表现

1. 基本情况与产品设计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成立于2024年5月28日,是一只指数型-股票基金,由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基金经理为赵栩,管理规模约1.7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

该基金的投资策略明确:通过主要投资于目标ETF——港股通科技30ETF,实现对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87008.CNI)的紧密跟踪,投资于目标ETF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其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9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产品特色:

低门槛参与:通过公募基金形式降低港股投资门槛;  

分散投资风险:一篮子股票配置避免个股黑天鹅风险;  

专业管理优势:工商银行旗下工银瑞信基金提供专业投研支持;  

C类份额优势:适合短期交易,免申购费,持有超30天免赎回费; 

2. 业绩表现



截至2025年8月6日,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基金的业绩表现:

成立以来收益率:57.74%;

近一年净值增长率:76.05%;  

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29.07%;  

与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相比:指数自基日2014年12月31日以来累计收益率高达187.91%,而基金仅成立约14个月,因此成立至今收益率与指数存在差异是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基金近一年净值增长率(41.91%)显著高于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近一年涨幅(24.53%)  ,可能存在超额收益或统计口径差异。

与同类产品对比:基金近1年净值增长率排名为107/2949(在复制指数型基金中表现优秀),今年以来排名为212/3421,均处于同类前列,显示出较好的市场表现。

3. 规模增长与流动性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基金的规模增长情况:

2024年12月31日:0.18亿元;  

2025年3月31日:0.88亿元;  

2025年6月30日:1.72亿元;  

规模增长趋势明显,从2024年底的0.93亿元增至2025年8月初的1.45亿元,增长约5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2025年二季度,南向资金对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的净买入额同比增长62%;  

市场对港股科技关注度提升:随着AI技术革命和生物科技发展,港股科技板块成为投资热点;  

流动性评估:基金规模1.72亿元相对较小,但目标ETF(港股通科技30ETF)规模已超228亿元,流动性充足。因此,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较低,投资者可放心参与。

4. 风险特征与指标



标准差:近一年标准差为33.20%  ,反映基金收益率的波动程度较高,但与指数特性相符。

夏普比率:近一年夏普比率为2.25,比同类96%的年都要好,表明风险调整后收益较好。

5. 费用结构与成本效益分析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基金的费用结构如下:


管理费率:0.45%(每年);  

托管费率:0.07%(每年);  

销售服务费率:0.10%(每年);  

申购费率:0.00%(免申购费);  

赎回费率:持有小于7天收取1.50%  ,持有超过7天免赎回费;  

费用结构优势明显:

低费率:综合费率(管理费+托管费)仅0.4%/年,显著低于主动型科技基金(平均1.5%/年);十年复利效应下可为投资者节省大量成本。

C类份额优势:免申购费,持有超30天免赎回费,适合短期交易或波段操作

交易机制优化:支持T+0回转交易,资金利用率较传统港股基金提升40%  ,特别适合捕捉AI行业的突发性行情;

随着全球资产配置格局重构和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港股科技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和盈利改善的双重红利。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基金凭借其独特的指数优势和产品设计,有望继续领跑同类产品,成为我们把握港股科技投资机遇的优质工具。

我们普通投资者如果想参与科技行业的投资,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定投或是更好的投资选择。

定投可以避免择时,我们进场的点位各有不同,如果买在低位,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运气的成分占比较高,如果买在高位也不用太担心,定投相较于一次性投入,更能抗住过程的煎熬,短期波动对于长期定投的结果影响不大。@工银瑞信基金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934)$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