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点:国内企业屡获百亿级海外授权大单,港股创新药板块年内涨幅超94%,$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 (019671)作为布局这一赛道的核心工具,正站在政策红利与全球化浪潮的双重风口。
一、政策引擎:分层支付体系重塑行业生态
国家医保局7月启动的医保目录调整,首次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明确将“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高价值创新药”纳入商保支付体系 。这一政策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支付分层:形成“医保保基本、商保接高端”的双轨制,例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的BTK抑制剂,其新增适应症已通过商保目录实现支付覆盖,2025年海外销售额预计突破15亿美元。
研发激励:政策明确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并鼓励商业健康保险通过股权投资支持早期项目,直接降低企业研发资金压力 。例如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的60.5亿美元PD-1/VEGF双抗授权交易,正是政策引导下“中国研发、全球商业化”模式的成功范本 。
二、产业质变:从跟跑到引领的全球化跃迁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达455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这一现象背后是三大核心能力的突破:
技术输出:康方生物的PD-1/CTLA-4双抗AK104凭借全球领先的临床数据,以5亿美元首付款授权给Summit Therapeutics,开创国产双抗出海先河 。
成本优势:药明康德的CDMO业务毛利率达40%,其生物药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超90%,成为跨国药企首选合作伙伴 。
资本虹吸:港股创新药ETF年内资金流入超24亿份,反映出全球资本对中国创新药的价值重估 。
三、ETF投资:穿越周期的专业配置工具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 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指数化投资实现风险分散与收益捕获的平衡:
标的精准: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覆盖康方生物(9.98%)、信达生物(9.9%)等50家港股创新药企,全面反映行业龙头成长 。
成本优势:管理费0.5%+托管费0.1%+销售服务费0.3%,总费率0.9%,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 。
流动性保障:主基金(513120)日均成交额超25亿元,为联接基金提供充足申赎支撑 。
四、风险与机遇:理性看待行业波动性
尽管行业前景广阔,投资者仍需关注两大风险:
研发不确定性:临床III期失败率近四成,例如信达生物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因适应症拓展不及预期,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压力。
估值修复空间:当前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PE仅22.82倍,处于近五年1.85%分位,未来随业绩兑现或迎来戴维斯双击 。
在政策红利与全球化共振的当下,$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 不仅是捕捉行业收益的工具,更是分享中国创新药从“制造”到“创造”跃迁的时代机遇。正如药明康德上半年净利润增长44%所揭示的行业趋势 ,创新药的黄金十年,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