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了债券基金和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基金)的上半年业绩表现,这些类型是大部分投基小伙伴最关心的品种。
不过,除了这些最为主流的基金类型,QDII基金、商品基金、FOF基金等其他类型基金这半年的业绩也是有亮点的。
QDII这半年
先来看QDII基金。
今年上半年,QDII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2.87%。
QDII基金总共只有300多只,但细分类型还是不少的,比如股票类、混合类、债券类、商品类等等,不过其中绝大部分是股票类和混合类构成的权益类QDII。
今天也懒得分这么细去看了,就简单地从整体大类上看看QDII的表现。
从平均收益看,QDII明显比之前聊过的债券基金、主动权益基金、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都要强得多。
具体来看,涨幅最高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半年收益率达到86.47%,甚至超过了权益基金上半年冠军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的82.45%。
为什么这只基金表现这么突出?关键就在于它牢牢地抓住了期间港股创新药板块的机会。
在QDII收益前10名榜单还有很多都是港股医药主题的指数类产品,比如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7.12%)、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56.94%)、汇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51.47)、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联接(+51.46%)、南方恒生生物科技ETF(+51.00%)。
此外,主动管理型的全球医药主题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QDII(+53.94%),以及医药属性良好的富国全球健康生活主题混合QDII(+50.27%),非主题型的工银瑞信新经济混合(+51.47%),也都凭借着对港股创新药的积极配置,斩获了出彩的业绩表现。
说到上半年的创新药行情,不得不说港股创新药板块的表现确实比A股更加抢眼。
不仅很多QDII基金受益于此,不少借道港股通参与其中的非QDII权益基金也同样尝到了甜头。
为何港股创新药板块在这一行情里表现更为出彩?
其实这与2018年开始实施的港股18A政策关系莫大。
这项政策允许未盈利或无收入的药企上市,极大地提升了对创新药企财务表现的包容性,吸引了众多创新药企赴港上市。
正因如此,让港股创新药板块日渐丰富,为这轮行情打下了基础。
当然,也有表现不尽如人意的QDII基金,比如垫底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其半年收益率为-11.66%。
这只产品是跟踪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的指数类QDII基金,指数成分股由印度、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的科技企业个股构成。
想来很多人都对这些企业都不太认识,投资就更难谈及了。
商品基金这半年
接下来聊聊商品基金。
现有的商品基金大部分是通过持有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合约来追踪现货黄金价格的。
这与权益基金、QDII基金里主要投资黄金采掘、开发、销售企业的黄金主题产品,是不太一样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商品基金追踪白银期货、豆粕期货、有色金属期货、能源化工期货等品种的价格。这些基金基本采用被动跟踪策略,追踪相应期货的价格。
从业绩来看,今年上半年商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18.97%,其中表现最好的无疑是受益于全球摩擦加剧下避险需求升温的黄金主题产品。
其中,收益最高的工银瑞信黄金ETF收益率为24.14%。
此外,像华夏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等所有黄金主题商品基金的收益都超过了20%,整体表现不错。
而表现垫底的则是建信易盛郑商所能源化工期货ETF联接,其半年收益率为-10.91%。
FOF这半年
最后来看看FOF基金的表现。
今年上半年,FOF的平均收益率为3.16%。
根据投向和策略的不同,FOF也可以划分出多个细分类型,但简言之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持有固收类基金多一些的FOF,还是持有权益基金多一些的FOF。
不过今天我们也不再细分了,整体简单看一眼。
目前市场上合计有500多只FOF,上半年的业绩冠军是工银瑞信睿智进取FOF,收益率为14.88%。
此外,前海开源裕源FOF(+14.14%)、渤海汇金优选进取6个月持有混合FOF(+13.95%)、工银瑞信养老2050FOF(+13.05%)、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10.63%)期间收益也都超过10%,表现最差的中银证券慧泽进取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收益率为-4.29%。
整个看下来有没有觉得,虽然QDII基金、商品基金、FOF基金不像权益基金那样被广泛熟知,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并且也有业绩出彩的机会,值得被多了解一下。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OTCFUND|470888)$
$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A(OTCFUND|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