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报发布完毕,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数据一出,还真是有不少跟大家以往认知有很大出入的表现,不过这也说明少数基金公司补短板卓有成效,全面发展进入收获季。
主动权益:永赢基金的惊艳表现
在主动权益方向,2025年上半年管理规模增加最多的是永赢基金!
数据来源:wind,2025-6-30
作为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永赢基金固有的优势领域是固收,债券基金一直是公司的顶梁柱,“固收+”产品近年来也是小有名气,$永赢鑫欣混合C$ 、$永赢添添悦6个月持有混合A$ 、$永赢稳健增强债券C$ 都是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产品。
此番力压群雄,拿下主动权益增量第一,说意外也不出所料。永赢基金的表现很惊艳,但这也不是一时之力,而是得益于近年来在市场漫长调整期的布局和耕耘。
此前在永赢基金年中策略会上,$永赢睿信混合A$ 等产品的基金经理高楠,作为公司首席权益投资官,阐述了公司权益投研体系、团队、产品线方面的思考和布局:
“永赢基金致力于打造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权益投研体系和团队”。柠檬君觉得这个目标是很踏实也是很吸引人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必须是民族的”,我们有自己的一套,要适应我们市场的规律。
“不同形态的产品,是投资体系和判断的客体化,是在尊重投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以追求高效率的投资表达为目标,进行设计和最优人员匹配的结果”。
在产品的设计和布局上,通过不同的解题方式,来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产品线分为全基型(成熟基金经理,全市场选股,相对均衡)、风格型(策略和风格更加聚焦)、策略型(慧选系列,中长期维度较为有效策略,再主动增强)和工具型(智选系列,潜力产业方向高颗粒度投资表达工具)4类。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互补其实就是相互促进。
今年以来,这样的布局迎来了收获季。高楠、李文宾、王乾等基金经理表现出色,高楠在永赢的代表产品永赢睿信,23年底成立以来收益率62.55%,最大回撤也只有16.5%,据说他在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端口碑都很不错,所以睿信连续两个季度规模增长都进入偏股混增量TOP10榜,最新已突破50亿元。智选系列在过去一年市场里优势明显,若干条市场主线都有出彩产品,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其中4只智选产品年内收益率超40%,5只智选规模已经超过20亿。权益的惊艳,带动他们整体含权都很出彩,上半年固收+规模增量前十里也能看到永赢的名字。这种走心的产品线布局和人员配置,目前或许只是收获的开始。
“固收+”:中欧基金的众望所归
在“固收+”方向,2025年上半年管理规模增加最多的是景顺长城基金!
数据来源:wind,2025-6-30
不过景顺长城基金在“固收+”方向早就声名鹊起,体量居前。若是论TOP10的增速,还是增量第二位的中欧基金更快。
以往中欧基金是以主动权益投资著称,现在固收业务也是非常重视。此番在“固收+”领域的崛起,同样也不令人意外。
中欧基金以前是长板很长的状态,发展并不均衡。不过公司也是果断抓住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前期引入了不少固收投资领域的人才,包括陈凯杨、闫沛贤、邓欣雨、王申、黄海峰、李冠頔等人,不夸张的说,这些人足够支撑2—3家当时中欧基金固收业务体量的基金公司。
就中欧基金这么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力量,相关业务管理规模的增长也都在大家的预期内,同样这种预期也还没有结束,还有不少的潜力还没有释放。
指数:富国基金的爆品逻辑
在指数基金方向,2025年上半年管理规模增加最多的是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紧随其后,这个市场马太效应强,头部优势非常明显,这样的表现也毫不令人意外。
数据来源:wind,2025-6-30
令人意外的是拿到第三名的富国基金,论体量,还有几个比它强的,而且他家在主流宽基上都不占优势……也很难得到大资金的加持。
提到富国基金,大家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不断有知名基金经理加盟,主动权益比较有吸引力;指数是指数增强做得比较早也比较有名气,被动指数并不突出,固收也是做得比较早成名比较早的。这回被动指数的成功还真不一般!富国基金也是越来越全面了。
富国基金上半年的增长主要来自爆品行业/主题类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增长257.28亿元,$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 60.79亿元,这两个产品就快贡献全部增量了。在债券ETF方面,富国旗下的$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 半年末规模来到520亿元,也是备受瞩目的爆品。
走特色路,出奇制胜,这是富国基金在指数业务成功之道,其实也不止一家基金公司如此布局,走的人多了,还得继续厮杀,而且厮杀是一方面,慧眼也很重要,前瞻性很重要。目前相对落后以及新进入ETF业务的基金公司,想要真有所收获,或许还就得在这条路上搞出点名堂,前瞻性布局一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