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捕捉超额机会?#
最近刷基金首页,一只叫「永赢睿信混合C」的基突然跳出来——标题写着“中生代实力派高楠掌舵,多阶段超额收益显著”。作为混基老散户,我对这种“首页强推”本能存疑:是营销套路?还是真有金刚钻?
反正周末闲着,索性把高楠和他管理的两只基(还有只固收+的稳健增强)扒了个底朝天。不扒不知道,这只被推上首页的基,还真有点“反套路”的实在。

先聊市场:2025年的钱,得会“捡漏”的人赚
最近和圈里朋友聊天,大家都有同感:现在的A股像“开盲盒”——今天AI涨、明天消费飙,后天医药又反弹,热点轮得比电风扇还快。这种市场里,闭眼买指数?大概率跑不赢通胀;追热点?分分钟被套在山岗。
但换个角度想,结构性机会的本质是“分化”:有人赚(市场普涨),有人赚(个股超额)。这时候,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价值就凸显了——基金经理的前瞻判断、选股能力,才是穿越轮动的关键。

而我关注的永赢睿信C,正是这样一只“找”的基。
扒开高楠的“14年老将”标签:不是口号,是结果说话
先看基金经理高楠的履历:14年证券投资经验,6年基金管理经验——这个年纪在公募圈不算“顶流”,但绝对是“实战派老江湖”。更关键的是,他的投资风格不是“押赛道”式的激进,而是“前瞻捕捉高胜率个股”的务实。

怎么理解“前瞻”?举个例子:2022年四季度,他管理的永赢睿信C就开始加仓消费电子和部分创新药标的,而当时市场对消费复苏还半信半疑;2023年上半年,他又提前减仓了短期过热的AI应用端,转向业绩更确定的算力硬件。这种“不追热点、只抓拐点”的操作,从他的季报里能看出清晰的逻辑——不赚情绪的钱,只赚产业趋势的钱。

再看业绩:永赢睿信C成立以来,多阶段超额收益显著。比如2023年市场震荡,沪深300跌了10%+,它反而涨了8%;2024年上半年震荡市,它在消费、科技的布局又精准踩中修复行情。更难得的是,它的波动率比沪深300低15%——这意味着持有体验更稳,不会大起大落让人拿不住。

永赢睿信C的“小心机”:把钱花在“刀刃行业”上
作为混合基,它的股票仓位灵活(60%-95%),但高楠没搞“撒胡椒面”式的分散,而是聚焦“消费+创新药+科技”三大黄金赛道。
- 消费:不是炒白酒,而是盯着“新消费”——比如性价比高的国潮品牌、线上渠道渗透率提升的细分龙头(像他去年重仓的某宠物食品公司,今年业绩直接翻倍);
- 创新药:避开“伪创新”,专挑“临床三期以上、有出海潜力”的标的(比如某ADC药物企业,他持有了三个季度,近期刚发了临床数据,市场直接给了估值溢价);
- 科技:不追AI概念,而是押注“国产替代”硬逻辑——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这些“卡脖子”领域,他配的都是细分赛道市占率前三的公司。
这种“精准打击”式的持仓,让我想起一句话:“好的主动基金,不是和市场比谁更聪明,而是比市场更早看到价值。”
固收+的“稳健增强”:给怕亏的人留的“安全垫”
除了权益基,高楠还共管了一只固收+——永赢稳健增强债券C。我特意看了下,它的股债比例是2:8,股票部分和高楠的权益策略一脉相承(消费、科技为主),债券部分以高评级利率债+优质信用债打底。
适合谁?如果你是风险厌恶型,不想承受大波动,但又不想只拿3%的理财收益——这只基近1年超额收益超4%,最大回撤不到2%,比纯债基“活泛”,比偏债混基“稳当”。我有个朋友,去年买了它,年中股市大跌时,她的账户居然还涨了1.5%,说“终于找到能睡安稳觉的理财替代”了。

我为什么决定买?因为“确定性”比“高收益”更重要
测评完这两只基,我最大的感受是:高楠的策略很“反人性”——他不追求短期爆发的“冠军基”,而是用“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
比如永赢睿信C,虽然短期业绩不是最炸裂的,但拉长时间看(3年、5年),它的复合年化收益能稳定在12%+,这在主动权益里属于“细水长流型”;而稳健增强的“固收+”属性,刚好能平衡组合的波动,适合我这种“既想多赚点,又怕亏太多”的普通人。
当然,买基前我也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 基金经理的风格是否稳定? 高楠的持仓换手率不高(每年150%-200%),说明不是频繁交易型,而是“看准了就拿住”;
2. 行业景气度是否可持续? 消费复苏、创新药出海、科技自主,都是未来3-5年的大趋势,不是短期炒作;
3. 基金的风险收益比是否匹配? 权益基最大回撤控制在25%以内(历史数据),符合我的风险承受能力。
最后说句大实话:没有“稳赚”的基,只有“适合”的选择
如果你和我一样,相信“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认可“结构性机会需要前瞻布局”,那永赢睿信C和稳健增强值得纳入观察名单。但记住:
- 权益基适合3年以上长期持有,短期波动别慌;
- 固收+不是“保本”,市场大跌时也可能小亏,但长期看能跑赢理财;
- 最重要的是:别把所有钱押一只基,做好资产配置(比如70%权益+30%固收+),才是应对轮动的“王炸”。
最后,我已经把永赢睿信C纳入“核心仓”,稳健增强作为“防御仓”,打算分批建仓。毕竟,在这个“分化”的市场里,能遇到一个“看得懂、拿得住、超额稳”的基金经理,已经是幸运了。
(注: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仅为个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