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永赢睿信的基金经理高楠。
近期 A 股市场延续震荡态势,虽在政策托底与内外环境边际改善下迎来阶段性修复,但受地缘政治、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市场修复预期仍偏谨慎。今日将从产品运作情况、市场观点及投资思路三方面与大家展开沟通。
产品运作情况如何?
本基金以选取基本面驱动的个股作为底仓,同时根据不同阶段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希望尽可能通过仓位择时和结构选择,力争给持有人更好的投资体验。
截至2025/5/31,业绩数据来自永赢基金,经托管行复核。永赢睿信A成立于2023/12/22,近1年、成立以来基准为8.57%、16.25%。同类平均取偏股混合基金指数(885001.Wl),指数涨跌幅来源Wind。其余详见文末。
当前市场怎么看?
一季度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主要围绕泛科技展开,主要是人形机器人、国产AI、恒生科技、创新药等为主,资源品等行业阶段性也出现了超额收益。成熟期行业表现中规中矩,未有明显超额收益。二季度以来,市场呈震荡结构性行情:医药板块受政策与业绩驱动率先反弹,随后市场围绕经济数据验证、政策节奏及外部环境展开风格切换。经济层面,工业、消费、投资数据分化影响盈利预期;政策端,稳增长与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财政货币节奏成焦点。
永赢睿信投资思路如何?
从投资理念而言,A股市场的可投资资产大致可划分为两类:
成长型资产: 聚焦于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优质企业,这类资产需深度穿透行业格局与企业基本面,分享其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红利。
波动型资产: 侧重于捕捉市场情绪、政策周期与流动性环境驱动的阶段性机会,通过分析资产价格在风口期、政策利好释放期或资金宽松期的向上波动获利。

选股主要考虑企业的成长性以及企业盈利的兑现度,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尽量分散行业集中度、通过捕捉企业成长的机会来努力获取投资收益。也会去关注一些基本面见底、估值具备安全边际、成长空间虽相对有限但未来存在潜在改善预期的赔率性标的。
当前,我们重点关注消费板块及科技类资产,制造业则作为后续考量。但这种投资思路并非静态固化,而是基于基本面驱动的动态调整。整体来看,资产配置的优先级排序始终围绕产业景气度与企业盈利韧性展开,力求在确定性较强的基本面趋势中构建投资组合。
#天天基金调研团#
#如何高效捕捉超额机会?#
关注方向仅以当前市场情况判断,不必然代表未来投资方向。具体以实际投资情况为准。相关策略是基金管理人根据报告时点有关市场情况而形成,基金管理人有权在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变更相关策略并依据基金合同有关约定继续履行管理人职责进行管理工作。
注:业绩及基准数据来源永赢基金,经托管行复核,永赢睿信A成立于2023/12/22,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恒生指数收益率(按估值汇率折算)*10%+中债-综合指数(全价)收益率*20%。截至2025/5/31,成立以来及2024年业绩/基准分别为27.64%/16.25%、15.37%/13.78%。基金经理高楠任期自2023/12/22至今。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业绩指标不包括持有人交易基金的各项费用,计入费用后实际收益水平要低于所列数字。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本基金为中风险(R3)等级,适合风险等级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投资。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敬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
免责声明:本材料由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本材料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材料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及其雇员不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材料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材料,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