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药拉升,行情能否延续?
近期创新药行情并非偶然,也不是很多人认为的科技行情外溢,底层在中国创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明显提升,是整个中国创新药产业链系统性升级的成果体现。
之前很多人觉得创新药是伪命题,因为过去几年更多还处于投入期,过度的炒作呈现出了医药板块波动较大的结果,但现在,我认为创新药可能说已经进入一个收获期,体现在很多头部企业今年已达到盈亏平衡状态(部分公司已经先于市场预期实现盈亏平衡),国内创新药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已经有所体现,可以看到今年肿瘤大会上,中国项目占比已经达到了30-40%。
基于企业盈利表现的超预期,医药板块未来的波动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估值体系切换带来更低波动性,这里不展开),未来医药创新更多是把成熟技术不断排列组合来应对新的靶点、新的适应症,这种我们称之为工程性创新,正是中国人非常擅长的,也符合中国当前工程师红利下的资源禀赋,整体看是偏积极的。
集采,还会不会影响医药表现?
前几年影响医药板块表现的大事里,集采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今年还叠加了海外因素的影响(对创新药的影响较大,留到下次说),今天简单说下集采。
今年设备招标进院受影响已经比较小了,去年10月至今招标数据每月都是同比增长,表现还比较好。集采方面,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优化集采报告(改进控费降价的行为),这种改进对行业是偏积极影响,体现在细分行业上,比如仿制药、高值耗材、医疗设备被负面因素已压制很久,今年很可能会有明显转向。
美国药价变动?会不会拖累医药表现?
今年大家普遍担心海外,此前涨幅也比较高,叠加特朗普总统说要降低美国国内药价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一一因为我们借船出海,若美国市场压缩,我们无论赚可付款或分成这一块也会被压缩,今年5.12创新药大跌行情反映的也是对这件事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但我的看法是,过去医药创新最开始是由美国驱动,药价定价非常宽松,美国这种定价是对创新药很高的风险补偿,去扶持医药创新的底层研发投入,是底层逻辑,这也是长期以来的惯性,我认为短时间去颠覆这种医药支付体系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不用太悲观。
总的来说,目前创新药产业趋势在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中,往后看我整体对创新药等医药板块是偏乐观的。
港股的创新药会受到关税影响吗?
我觉得港股的医药受到关税影响比较有限。
市场一定程度把港股当作关税冲突的防御板块,从目前关税政策来说,医药阶段性不受影响(豁免),再叠加创新药核心逻辑不是实体货物出海,主要是服务性贸易,美国制约这个的操作过程中有很大难点,比如不让美国企业买中国产品,那么日本欧洲可以买中国产品,如果中国产品升级到双抗,美国还是单抗,那么美国与中国有逆向代差,基于此市场普遍认为不会出现激进的关税政策。
今年看到一个更明显的趋势是,港股原来是一个因为流动性而折价的市场,以前港股估值体系偏向于美股,今年港股流动性改善,在DeepSeek带动下恒生科技受到关注,原来被市场忽视的其它标的流动性有很大改善,部分品种越来越开始呈现由美股的估值体系往A股切换的过程,原来看胜率为主,现在看赔率为主,我认为港股或许还有望体现出不错的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并不代表公司持有或承诺持有任何相关证券。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见基金法律文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合格评级评价机构发布所涉评价结果并不是对未来表现的预测,也不视作投资基金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的相关法律文件及关注基金的风险评级及特有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欲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相匹配的情况可向销售机构处获得协助支持。
#创新药还能上车吗?#
#6月市场行情如何演绎?#
#医药板块或迎短期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