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好了之后,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大家挖掘新标的,研究年轻基金经理的动力都回来了。
7月底,我在群里看理财师大晚上还在讨论新人,这在前两年几乎是不可能见到的。
坦率说郭若不算太新的基金经理,2023年初交银启信首发上任时,市场关注度并不低,毕竟是交银制造组继刘鹏和杨金金之后的又一位基金经理。
只是2023-2024年,只要不是绝对收益搞高股息的基金经理,基本都没啥热度。
到了今年,行情终于好起来了,郭若又是看机械出身的,又有一定的超额,所以重新被理财师关注到了。
郭若一开始对汽车链的公司买得更多一点,毕竟看机械的嘛,接触的都是这些票。
但后面这几年,能明显感觉到郭若的选股范围更广了,软件、硬件、机械、军工等行业都可能在涉猎范围内。
他的思路是沿着有景气度和爆发潜力的产业链先深挖一遍,然后自下而上挑个股,他非常看重成长性,只不过也会对置信度、确定性,建仓的性价比会有更全面的考量。
因为交银启信混合有一定比例的港股,所以在走势上贴着恒指在走,但就像大家看到的回撤控制做得比较好,近1年交银启信收益率45.41%,最大回撤只有-12.57%。
郭若只是一个开始,可能随着牛市继续进行,不管是渠道、客户经理还是投资者,大家对新生代基金经理的热情还会慢慢回来。
所以今天也简单盘一盘新生代冒尖的基金经理。
看下图,这是我统计的,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经理业绩指数的平均收益情况,任职年限3年以内的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15.74%,表现出较好的收益水平。
任职年限相对较短的基金经理,有以下特征——
第一,主观多头的超额,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信息获取的速度以及高频的调研,这就导致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年轻的基金经理更能“卷得动”。
第二,年轻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一般要比已经“扬名立万”的基金经理更小,这意味着他们管理的基金可能拥有更高的容错,更灵活的调仓空间,以及可能更高的业绩爆发度。
第三,年轻基金经理对消费趋势的变化、科技应用场景更敏锐,会更擅长挖掘Z世代主导的“悦己消费”等新产业,之前我写过一篇《女基金经理在泡泡玛特上赚翻了》,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1、朱维缜,交银产业机遇
还记得写泡泡玛特时盘到的交银朱维缜吗?
她是去年被提拔为基金经理的纯正新生代基金经理,你打开交银产业机遇的持仓,几乎都是花钱买自己开心的悦己逻辑。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
毕竟结合日本的经验,70-80年代经历了狂飙突进的经济增长和“卷生卷死”之后,90年代经济增长慢下来了,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会更关注娱乐和放松。
这两年,从黑悟空,到哪吒,再到泡泡玛特的爆火,相似的变化是有迹象可循的。
而这种新的投资机会,如果不是基金经理本身的兴趣所在,其实就很容易错过,因为有代沟。
还记得上个月,鹏华谢添元,因为卖出茅台买入泡泡玛特大幅跑赢同行,获得了彭博的报道,我相信朱维缜以及其他能在泡泡玛特身上吃到大肉的基金经理都是类似的。
2023年,朱维缜还是研究员的时候就看好泡泡玛特,2024年自己开始管交银产业机遇后,就把泡泡玛特买到第一大重仓股,然后拿到了现在,交银产业机遇近1年的收益率也达到了39.86%。
上礼拜泡泡玛特又新高了对不对?
咱们做投资这么久了,能不能赚到钱不完全看找不找得到“牛股”,更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在反复的波动中拿住,这就要求基金经理首先要对标的本身更笃定。
如果自己不是深度玩家,像泡泡玛特这种炸裂的大牛股你很难下得去手,而且就算买了也拿不住。
2、徐嘉辰,交银医疗健康
交银内部有四大研究组,新任用的基金经理基本都是从这几大研究组提拔的。
这几年市场虽然一般,但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交银新生代主动权益的登场。
郭若来自制造组,黄鼎来自周期组,高扬来自TMT组,而消费医药是一个组,除了朱维缜之外,这两年冒头的还有徐嘉辰。
交银医疗健康是在2023年10月,医药情绪最down的时候成立的。
截至7月31日,交银医疗健康近6个月收益为70.58%,跟动辄翻倍的医药基比起来肯定有差距,原因在于他即使看好创新药也没“梭哈”,而是在医药内部保持了一定的“哑铃”。
去年他配置了创新药,中药,波动比较低的血制品、药包材等,这个配置在“熊市”里是能“保命”的。
如果从2024年开始算,交银医疗健康是偏股混分类项下,医药主题基金里最大回撤最小的,应该就得益于哑铃配置。
当然,作为医药基金经理,徐嘉辰对创新药也是非常看好,他觉得今年基于BD交易逻辑起飞的创新药行情,代表了中国创新药获得海外的认可,现在就是中国创新药产业的估值重构。
医药、科技、消费、制造是足够大的产业趋势,过几年再看,可能头部基金经理很多还是从这几个行业出来的。
3、童兰,兴证全球欣越
严格来说,童兰算不上新生代,毕竟从2020年就开始合管产品了,但考虑到兴证全球欣越是2023年发行的新基金,独立管产品的时间也不算长,就放在这里一起说了。
童兰管组合的这几年,整体经历了一轮大熊市,我不知道是不是影响了她的投资风格,还是因为之前和董大佬学到了很多,她的持仓给我一种厚重的稳健价值的感觉。
前十大的重仓股,包括几个消费股在内股息率基本都奔着3%以上去了,看她的季报确实也在分红和估值上考虑比较多。
如果真是深度价值的路数,那肯定是好事,不管是对公募还是对兴全,低估值风格的基金经理都比较稀缺,就有一点,牛市相对收益容易跑不出来。
总之,不管是前两年的杨世进还是现在的童兰,内部培养起来的基金经理,似乎比外部聘任的基金经理,业绩更好的概率要更高?
兴全今年新提拔了隋毅、谢长雁、朱可夫等新生代基金经理,后边业绩怎么样可以继续观察。
4、余懿,华商远见价值;胡中原,华商润丰
周海栋的离职一度让我很担心华商基金的前景。
但5个月之后再看,华商甄选回报年内收益29%,影响似乎不大?
华商甄选回报是3个人共管,但从前十大重仓股来看,余懿的话语权应该不低,他自己管理的华商远见价值今年以来收益率也有26.66%。
余懿比较均衡,单看他的持股几乎看不出明显的选股偏好,医疗、煤炭、光伏、互联网均有涉猎。
他既有成长和价值的均衡,也有行业分布的均衡,余懿在二季报里写了第一大重仓行业相对业绩基准的偏离度不会超过10%,为的就是避免一个贝塔对组合的较大影响,导致某段时间内跑输宽基指数,这个思路对改革背景下的公募管理,显然是有借鉴意义的。
另外,最近频繁登上基金热度榜的华商润丰,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持有人评测,持有体验非常之好。
胡中原是很会踩节奏的基金经理,19/21拥抱核心资产,22年靠旅游、航空、机场等疫情受损股扛过大跌,23年开始逐步加仓英伟达链,24年开始全面拥抱TMT,几乎每一步都踩对了,所以业绩非常炸裂。
我只能说,华商基金,确实有高人。
公募人来人往,大家为旧人的离开唏嘘感伤的时间注定不会太多,因为新一代基金经理,早就开始崭露头角了。
最后想说一句,今年从整体业绩的角度,偏股混确实跑赢了沪深300全收益和A500全收益。
但还是那句话,主动基金超额的最大公约数依然离不开产业趋势。
朱维缜说,“行业是一种更重要的”,这话我特别认可。
买主动基金,底层资产的贝塔是一切收益的来源和基础,如果没有行业景气度,没有分红,没有基本面的改善和ROE的修复,你很难指望基金经理能持续的找到什么样的超额,这是咱们买主动基金的起点。
以上。
数据来源:交银启信、交银产业机遇、交银医疗健康基金业绩经托管行复核,截至2025.7.31;基金持仓数据来自基金二季报,截至2025.6.30。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最大回撤数据来源于wind,截至2025/7/31。
交银启信混合发起A(C)历年业绩/现行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5%)2023年成立至年底-2.51%(成立至年底-3.00%)/-10.79%,2024年2.53%(1.92%)/13.66%,2025年上半年15.70%(15.34%)/1.39%。本基金A自2023/03/01至2025/08/08由郭若单独管理,任职回报为26.90%。本基金C自2023/03/01至2025/07/31由郭若单独管理,任职回报为25.05%。
交银产业机遇混合历年业绩/现行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5%+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30%+恒生指数收益率*5%)2020年成立至年底3.93%/8.85%,2021年12.56%/-2.28%,2022年-26.46%/-14.07%,2023年1.82%/-6.70%,2024年-2.47%/13.36%,2025年上半年14.22%/1.46%。本基金自2024/06/22至2024/06/29由朱维缜、田彧龙共同管理,任职回报为-3.31%,自2024/06/30至2025/07/31由朱维缜单独管理,任职回报为38.37%。本基金在上述业绩登载期间曾发生过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或基金经理变动,具体请见基金法律文件及基金定期报告。
交银医疗健康混合发起A(C)历年业绩/现行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70%+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5%)2023年成立至年底0.83%(成立至年底0.70%)/-0.72%,2024年-3.93%(-4.46%)/-6.62%,2025年上半年34.94%(34.54%)/3.03%。本基金A自2023/10/11至2025/08/08由徐嘉辰单独管理,任职回报为58.44%。本基金C自2023/10/11至2025/07/31由徐嘉辰单独管理,任职回报为56.79%。
(数据来源:基金业绩来自定期报告,截至2025/6/30;基金经理任职回报统计规则来自银河证券,截至2025/7/31。)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其他风险揭示见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部分!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投资人在投资本基金前,需全面认识本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理性判断市场,对投资本基金的意愿、时机、数量等投资行为作出独立决策。投资人根据所持有份额享受基金的收益,但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人认真阅读基金的相关法律文件及关注本基金特有风险,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