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港股市场再次上演分化行情: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38%,而恒生高股息指数却逆势上涨1.33%。这种分化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自然选择。当成长股因美联储政策摇摆而剧烈震荡时,高股息资产正成为机构资金的避风港。以$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为例,其年内涨幅超17%,最大回撤仅9.39%,完美诠释了牛市红利底仓的核心价值——既能分享市场上涨红利,又能抵御短期波动。
过去一个月,A股在政策利好与流动性博弈中宽幅震荡,而港股红利板块却悄然走强。南向资金单季度净买入超120亿港元,推动金融、公用事业等低估值高股息龙头估值修复。这种独立性源于港股红利资产的三大特性:股息率碾压(恒生高股息指数平均股息率7.93%,远超A股红利指数的4.5%)、低波动基因(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年化波动率控制在12%-15%,仅为恒生科技指数的一半),以及政策红利(新“国九条”强化分红监管,央企市值考核推动港股通标的分红规模创历史新高)。
普通权益资产(如科技ETF、行业主题基金)的收益依赖估值扩张和情绪博弈,而红利底仓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收益结构、风险控制机制和配置灵活性。
在收益结构上,成长型资产的收益像“过山车”——2024年某新能源伪龙头暴涨后暴跌40%,而红利底仓的收益更像“爬楼梯”——$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近三年股息再投资贡献了不俗的总收益。这种“分红+资本利得”的双引擎,使其在2022年市场大跌时仍能保持正收益。
在风险控制上,普通权益资产的最大回撤常超30%(如恒生科技指数2022年回撤42%),而红利低波策略通过“股息率加权+波动率筛选”,将回撤压缩至17%以内。例如$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前十大重仓股中,多数盈利较为稳定,即便经济下行期也能维持分红。
在配置灵活性上,牛市初期,红利底仓可提供安全垫;牛市高潮时,其低估值特性又能对冲成长股泡沫。例如2024年四季度,当科技股PE突破50倍时,资金迅速切换至股息率6%+的港股金融股,推动国企指数单月上涨12%。
当前港股银行板块市净率仅0.42倍,较A股折价47%,股息率却高出2个百分点;美联储降息预期下,港元资产吸引力提升,汇丰控股等标的近一月获外资增持超50亿港元;港股通标的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比例达28%,分红提升空间明确。
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可将$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作为核心仓(占比70%),搭配恒生科技ETF(513180)或科创50ETF(588000)等成长型资产(占比30%)。每年末再平衡一次,当股债收益差突破2标准差时动态调整。
牛市从来不是一场豪赌,而是“稳中求进”的马拉松。当别人为单日涨跌焦虑时,红利底仓的持有者正享受“睡后收入”——就像一位故人所说:“现金流才是投资的锚,其他都是海浪上的泡沫”。#创新药赛道火爆:机构调研+资金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