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如果要问今年A股闪亮的星都有谁,那么创新药板块可能会有一席之地。
咱们以恒生创新药指数为例,截至今年8月7日,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到了103.12%,近一年的涨幅更是高达128.47%,这个涨幅是较为亮眼的。(数据来源:ifind,今年以来时间区间20250101~20250807,近一年时间区间20240807~20250807)
近一年恒生创新药指数VS上证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ifind,时间区间20240807~20250807,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不作为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请投资者关注指数波动风险。
但是,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创新药已经涨了那么多,后面还有空间吗?另外,近期创新药板块似乎迎来了回调,还能继续拿着吗?
首先,咱们要承认,近期创新药板块的波动确实相比以前要更大。一方面,今年是中国创新药出海大爆品批量爆发的元年,创新药利好频频,海外BD不断有新的进展(信息来源:万联证券《BD催化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发布日期20250711)。事件驱动的特征很明显,但是涨幅高了之后自然会有一部分人想要止盈,卖的人多了,那么下跌的时候可能跌幅也会更大。
另外,还有人担心特朗普的药品关税。8月5日,特朗普表示,“美国将首先对进口药品征收‘小额关税’,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提高税率。税率将升至150%,之后将升至250%,因为我们希望药品在我们国家生产。” (信息来源:CNBC,发布时间20250805)
那这会影响我国的创新药商业化进展吗?
分析来看,特朗普诉求仍然是制造业回流美国,但通过关税手段重建美国医药供应链的难度较大。而且本次医药行业关税主要针对爱尔兰、瑞士等欧盟国家,中国不是美国主要的药品进口来源国。
我国创新药主要通过BD(商务拓展)模式出海,BD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授权合作。这种模式属于知识产权交易范畴,主要涉及药品研发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授权与转让。因此并不涉及药品的入关环节。所以,即便美国对进口药品征收高额关税,也不会对国内创新药通过BD出海的产生影响。
那么,我们不妨重新来看看创新药的长线投资逻辑有没有发生变化?
首先,海外不少药品专利在五年内面临到期的问题,这些药企合计潜在损失销售额约1500亿美元,在药品专利青黄不接的情况下,跨国制药巨头购买创新药的紧迫性逐年上升,所以近年来加速“扫货”中国创新药,2023/2024年跨国制药巨头引进的创新药专利约有1/3来自中国,截至25年6月有42%来自中国。(信息来源:万联证券《BD催化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发布日期20250711,数据截至20250630)
与此同时,中国创新成果进入收获期, ASCO会议上,中国创新药成果闪耀,共有73项研究中选口头报告,其中11个重磅摘要,创历史新高,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在创新药领域的能力,那么未来,这些成果有望进一步加速创新药的BD出海。(信息来源:万联证券《BD催化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发布日期20250711)
总的来看,本轮创新药的行情是BD带来的价值重估,未来5年内创新药仍然有可能迎来收获期,创新药板块短期或许会因为交易层面的原因而回调,也可能会受到美国关税的扰动,但如果相信长期的逻辑,看好我国创新药的实力,自然可能拿着就不慌啦。
$华泰柏瑞港股通医疗精选混合发起式A(OTCFUND|019126)$
$华泰柏瑞港股通医疗精选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9127)$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投资者教育,内容具有时效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及法律文件,亦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文中数据仅为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不作为基金业绩表现的承诺或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需充分了解基金的产品特性,并承担基金投资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对于以上引自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仅供参考,华泰柏瑞不对其观点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