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基金调研团#
有段时间没聊消费这个话题了。
最近正好参加了一场对中生代基金经理袁作栋的调研,他管理的产品里有一只消费主题基金“兴银智选消费混合”。
交流过程中,他讲了不少自己的投资思路和方法,也分享了对消费板块接下来配置机会的看法。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他的这些思考。
01从实业到金融
先认识一下袁作栋吧。
袁作栋是兴银基金权益投资部的总经理,也是兴银智选消费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
他曾就职于中兴通讯手机硬件平台部、手机商务部,随后进入金融行业,在浙商基金投资研究部、华夏久盈资产权益投资中心、兴银基金研究发展部从事投研工作,具有7年实业背景与11年二级市场投研经验。
自2020年2月起,袁作栋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目前管理着包括兴银智选消费混合在内的多只基金产品。
这一产品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30.16%,在消费主题主动权益基金中表现可圈可点。
同时,这次与他一同参与调研的还有团队中的资深消费研究员乔华国。乔华国在美容护理、食品饮料、游戏及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积累。
02寻找高性价比
在调研中,袁作栋表示他所在的团队奉行一种看似简单却极具实践价值的核心方法论,即始终坚持寻找“高性价比”的资产。
所谓高性价比,就是资产向下风险有限而向上空间可观,这一理念贯穿于他们在消费领域的投资决策全过程。
正因如此,在市场普遍追逐热门赛道时,他们往往保持克制,不会轻易跟风那些已被充分定价甚至过度炒作的标的。
在他们看来,真正的超额收益通常源于市场预期低迷、价格处于低位时的前瞻性布局,因此他们倾向于在周期底部或市场情绪低谷阶段出手,选择那些具备坚实基本面支撑的消费类资产进行配置。
为了识别这类机会,其团队主要依赖两个关键维度,一是对长期产业趋势的深刻理解,二是对当前估值水平的理性判断。
在实际协作中,袁作栋更侧重于宏观层面的趋势把握,而研究员乔华国则凭借深入细致的行业跟踪能力,能够更快捕捉到产业变化的早期信号。
两人分工合作,相互补充,形成了研究驱动、动静结合的投资合力。
03两大机遇
当前,袁作栋尤为关注两大结构性趋势。
一是中国企业出海带来的新机遇。
他认为,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锤炼出了强大的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运营能力,这些优势正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新的落地场景。
他谈到,无论是家具、小家电还是跨境电商,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消费类企业已开始崭露头角。只要这些企业能够在海外市场成功复制甚至升级其原有模式,就有可能打开巨大的成长空间。
二是人口结构变迁所催生的消费机遇。
一方面,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持续提升,银发经济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增长极。
另一方面,以“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消费者正逐步成为市场主力。
这些年轻一代成长于物质相对丰裕的环境,购房压力较小,消费更多由情绪价值和体验感驱动,越级消费、兴趣消费和个性化消费已成为常态。
这两股力量共同重塑着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挖掘方向。
他还认为从宏观视角来看,消费在未来中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愈发突出,这一点非常重要。
尽管当前GDP增速进入新常态,但消费作为最大内需引擎的作用日益凸显。
而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目前约为55%,不仅显著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普遍超过65%的水平,也低于自身历史高位。
这意味着,若未来消费占比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哪怕仅提升10个百分点,也将释放数万亿级别的增量空间。
04对冲消费阻力
他也谈到,消费复苏并非没有阻力。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财富效应偏弱,特别是房地产价格持续调整带来的负向心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消费意愿。
但对此,政策层面已开始积极应对。
比如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其中,提升居民在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上的配置比例,被视为替代房产、重建财富效应的关键路径。
对比美国居民金融资产占比接近20%,中国目前仅为5%左右,提升空间巨大。
此外,他认为监管层自去年9月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的举措,不仅旨在稳定市场运行,更蕴含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深意,而一个健康且具备回报能力的资本市场,有望成为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支点。
正因如此,袁作栋对消费板块的中长期前景保持信心,他认为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居民财富结构不断优化,消费不仅将迎来基本面的改善,还可能在宏观经济中扮演更加核心的角色。
05最后
自2023年11月2日成立以来就由袁作栋管理的兴银智选消费混合,在他任内实现累计收益32.68%、最大回撤20.63%,相较同期诸多消费主题基金而言,不论是收益表现,还是回撤控制表现,都是比较不错的。
希望在未来更长的时期里,对消费保有充足信心的袁作栋,能够在消费这一方向上,带来更多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