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股沪指创近10年新高,市场却呈现“指数涨、个股趴窝”的怪象——消费、新能源等板块仍让部分投资者“解套难”,而红利资产已悄然走出独立行情。这种结构性分化背后,是资金对“确定性收益”的极致追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在牛市中规避“赚指数不赚钱”的陷阱?$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 (005051) 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一、牛市中的“矛盾”:指数新高与个人收益的割裂
最近,沪指突破3700点,A股总市值超100万亿,但大量投资者仍困于“前期高点解套战”。这种割裂源于两点:一是市场风格从“全面上涨”转向“结构分化”,消费、新能源等前期热门板块因估值过高进入调整期;二是新股民“跑步入场”推高指数,但选股能力不足导致收益分化。红利资产凭借“低波动+高股息”特性,成为牛市中的“避风港”。
二、摩根港股通低波红利基金:用“双因子”策略破解牛市焦虑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 跟踪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通过“红利因子+低波动因子”双重筛选,精准捕捉港股市场中“高股息、低风险”的优质标的。其策略设计堪称“防御性投资的艺术”:
红利因子:规避“高股息陷阱”
基金首先从港股通股票池中筛选近12个月股息率最高的75只个股,但附加严格条件:3个月日均成交额≥3000万港元(确保流动性),且经营性现金流非负(规避“分红不可持续”的企业)。这一步骤直接过滤掉“为分红而分红”的脆弱标的,保留真正具备盈利能力和分红意愿的企业。
低波动因子:增强防御性
初选后的75只个股按波动率升序排序,精选波动率最低的50只作为成分股。低波动特性在牛市中可减少“过山车”式回撤,在熊市中则能降低本金损失风险。数据显示,该基金近1年最大回撤仅9.39%,低于沪深300的10.16%。
行业分散与动态调仓
基金规定单一行业成分股≤15只,行业权重≤30%,避免系统性风险集中。同时,每年1月和7月调仓,匹配港股半年报与年报分红周期,及时捕捉股息率变化。这种“动态优化”机制确保组合始终处于“高股息、低风险”的最优状态。
三、实战数据:牛市中的“稳涨”表现
截至2025年8月20日,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 近1年收益达29.74%,跑赢沪深300(27.23%)及红利指数(4.21%)。更关键的是,其夏普比率1.81,意味着在承担相同风险下,收益更高。年内该基金已48次创净值新高,堪称“牛市中的慢牛股”。
对于投资者,这只基金不仅是牛市中的“压舱石”,更是从存款、债券转向权益市场的“过渡桥梁”。在资产荒与股市波动的双重压力下,它用“看得见的分红”(股息率>5%)降低了投资焦虑,成为“求稳派”把握牛市红利的首选工具。#稀土小金属价格坚挺!顺周期如何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