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固态电池的集体异动还历历在目,这周锂电板块的波动又让不少人捏了把汗。但老司机都懂,这种震荡恰恰是赛道升级的前奏——就像2023年光伏技术路线之争时,钙钛矿和TOPCon的轮动表演。
昨天锂电板块的回落,直接导火索是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的复产进展。业内朋友透露采矿权证审批比预期快了近一个月,这个年产量8万吨的矿区(占江西锂矿产能50%)重启在即。机构据此预测碳酸锂价格可能回落至7万元/吨下方,毕竟供应压力摆在那儿。
但我要强调的是:这轮行情的核心逻辑根本不在锂价!真正的发动机是三个更硬核的变量:
1. 固态电池产业化超速:上周投产全球首条固态电池量产线;
2. 排产数据打脸悲观派:某头部电池厂8月排产环比增25%,储能订单排到明年Q1;
3. 反内卷带来的议价权:隔膜龙头本月对中小客户提价8%,紧随其后宣布产能转向半固态配套。
所以今天盘面特别有意思:碳酸锂期货还在下跌,但这些转型固态的隔膜企业却逆势飘红。这说明资金根本不care短期锂价波动,真正押注的是技术迭代带来的价值链重塑——就像当年液态电池取代镍氢电池时,隔膜环节走出了10倍牛股。
接下来两个关键节点需要重点盯防:
首先是中试线密集落地。业内消息显示,重庆基地的全固态中试线本月底通电调试。这个阶段比实验室突破更重要,它标志着技术开始接受量产检验。
其次是9月26日的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峰会。据邀请函透露,将有车企宣布2026年量产车型的电池供应商名单。这种产业协同信号往往比文件更有杀伤力。
站在当下看产业链演进,其实已经形成清晰的路线图:2025年是中试定标年,2026年量产线开建,2027年进入车规级应用。投资逻辑必须随之转向——去年炒专利数量,今年看中试良率,明年就要拼装车进度了。
对普通投资者,我的建议很实在:别试图押注技术路线。现在固态电池还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条路线厮杀。通过指数布局整个赛道才是明智之选,比如$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发起C$ (018927)。它覆盖了从锂资源到电池终端的全产业链,前十大重仓股整装龙头,也纳入关键材料商。
看看实盘表现:尽管板块震荡,但也吃透了产业升级红利。这种指数化工具特别适合当下环境:既避免错过技术突破的爆发点,又分散了技术路线的博弈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仓位管理。在产业变革期,不妨用核心仓位(比如70%)配置指数产品,留出小部分机动资金参与事件驱动机会。毕竟接下来的催化剂实在密集:中试数据披露、车企定点签约、设备招标放量...这些都可能引发细分领域脉冲行情。#甲骨文飙涨近36%:云业务狂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