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A股行情如何走?# $鑫元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晒收益#

7月投资攻略——我为何锁定红利+科技的哑铃布局
上证指数站稳3500点后,我每天看盘时都在琢磨:既要敢想向上的空间,又得防着突然的回调。这时候说跌到底了或者涨到头了,都太武断。在我看来,7月就是个关键的分水岭,它的走势会直接决定下半年该怎么操作。
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觉得哑铃策略最靠谱。而我选的组合,是"红利+科技"这对搭档——鑫元华证沪港深红利50指数C和鑫元数字经济混合C。这两只基金陪我走过了不少震荡日子,今天就聊聊我为啥这么配,以及这段时间的实盘感受。
一、风险收益能互补,涨跌都有底气
选基金时我最看重"攻守平衡"。鑫元华证沪港深红利50指数C给我的感觉,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针"。它跟踪的指数专挑沪港深三地股息率高、分红稳的股票,成分股都是些现金流扎实的老牌子企业。去年市场跌得最凶的那阵子,大盘跌了快10%,这只基金回撤才3%出头,每天打开账户看,心里踏实多了。
而鑫元数字经济混合C,就像冲锋陷阵的"先锋"。它重仓的5G、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一旦政策吹风或者技术突破,涨起来特别猛。记得去年底AI概念火的时候,这只基金半个月就涨了15%,那会儿每天看净值都是笑着的。
这两只放一起,我发现特别有意思:市场跌的时候,红利基金托底,科技基金跌得再狠,组合整体回撤也有限;市场涨的时候,科技基金冲在前头,红利基金虽然涨得慢,但也能跟着喝点汤。前段时间大盘忽上忽下,我的组合居然还小赚了点,这就是互补的好处。
二、相关性低,东边不亮西边亮

我专门查过两只基金的历史数据,发现它们的相关性真不高。就拿今年一季度来说,那会儿市场偏好价值股,红利基金悄悄涨了5%,科技基金还在震荡;到了二季度,科技股突然发力,数字经济基金一下子涨了8%,红利基金虽然没怎么动,但也没拖后腿。
这种"不同步"其实是好事。如果两只基金同涨同跌,那跟押注一只基金没区别,风险太大了。现在这样,哪怕某天科技股跌了,只要红利股稳住,账户就不会太难看;反过来,要是红利股调整,科技股说不定能顶上。我记得有次美联储加息消息出来,银行、能源这些红利股逆势上涨,刚好对冲了科技股的下跌,那天收盘一看,组合居然没亏,这种体验太重要了。

三、策略能协同,主动被动各有活法
这两只基金的操作思路也很对我的胃口。鑫元华证沪港深红利50指数C是被动跟踪指数,成分股透明,手续费也低,不用操心基金经理会不会乱调仓。我有时候会翻它的持仓,都是些耳熟能详的企业,拿着放心。
而鑫元数字经济混合C是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团队会盯着政策和行业动态调整持仓。上次看到他们季报里写,提前布局了某家做AI芯片的企业,后来果然因为行业利好涨了不少。这种主动找机会的能力,正好弥补了被动指数基金的灵活性不足。
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被动基金能稳住基本盘,主动基金能抓超额收益。震荡市的时候,被动的红利基金抗跌;行情来了,主动的科技基金能多赚点。两者配合着,不管市场怎么变,总有一只在发挥作用。

四、行业覆盖广,能吃到不同赛道的肉
把两只基金的持仓行业拉出来一看,覆盖得是真全。红利基金里有银行、电力、消费这些传统行业,这些都是经济的基本盘,不管科技怎么发展,老百姓总要存钱、用电、买东西,所以这些企业的分红能持续。
科技基金则盯着数字经济这条线,从半导体到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都是未来几年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我总觉得,现在花钱布局这些行业,就像十年前买互联网股票一样,长期看肯定有机会。
这样一来,我的组合里既有"当下能赚钱"的资产,又有"未来能爆发"的资产。前段时间新能源补贴政策出来,科技基金里的相关概念股涨了一波;后来消费数据回暖,红利基金里的消费股又补了涨。不同赛道轮着发力,组合的收益曲线就比较平滑。
$鑫元华证沪深港红利50指数C$

这段时间持有这两只基金,最大的感受就是"稳"。市场跌的时候不慌,涨的时候有盼头,偶尔打开账户看看,收益虽然不算暴涨,但一直在慢慢往上走。7月的市场肯定还会有波动,但有这对组合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说到底,投资就像走平衡木,既要往前迈,又不能摔下来。红利+科技的哑铃布局,就是我找到的平衡术。如果你也觉得3500点上下不好操作,不妨试试这种思路——毕竟,能笑着面对市场波动,才是投资最舒服的状态。@鑫元基金 $鑫元国证2000指数增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