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磕学家集合!#
作为刚工作一年的职场新人,我今年开始尝试用每月结余定投基金,选择了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发起式联接(QDII)C。目前收益-0.61%,虽然浮亏不多,但作为人生第一笔长期投资,还是想认真复盘思考,也希望杨坤经理能看到我的困惑。
一、为什么选择这只基金?
1. 行业信仰:恒生科技指数涵盖腾讯、阿里、美团等中国互联网巨头,这些企业在我成长过程中几乎无处不在。我坚信互联网仍是未来十年最具活力的赛道之一,尤其是AI、云计算等技术的落地,可能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2. 估值吸引力:查阅资料发现,恒生科技指数当前市盈率(PE)约18倍,处于近五年20%分位,相比纳斯达克100指数(PE约30倍)明显低估。作为工具型ETF,低费率(管理费0.15%)也适合长期持有。
3. QDII的分散价值:港股与A股相关性较低,且恒生科技成分股多为人民币资产,汇率风险相对可控,适合作为全球资产配置的一环。
二、定投中的困惑与思考
1. 波动与耐心:
• 近三个月基金净值下跌3.61%,而同期沪深300上涨3.13%。这种“赚指数不赚钱”的落差让我困惑:是否应该调整定投节奏?
• 我的策略:坚持“越跌越买”,但会控制单月投入不超过结余的30%,避免重仓押注。
2. 持仓集中度:
• 前十大持仓占比超85%,腾讯、阿里合计占比超20%。这种“赢家通吃”的结构是否隐藏流动性风险?若某巨头遭遇政策黑天鹅,基金净值可能剧烈波动。
• 我的理解:ETF本质是追踪指数,无法避免个股风险,但长期看优质企业会自我修复。
3. 新兴科技的缺失:
• 恒生科技指数中AI、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权重较低,而比亚迪等新经济企业刚被纳入。基金是否会调整策略,更早布局下一代技术?
三、想对杨坤经理提问
1. 策略优化:
• 当前基金规模仅0.68亿元,流动性压力较大。是否会通过申购费优惠或加强市场推广吸引更多资金,提升跟踪精度?
• 面对汇率波动,是否考虑增加货币对冲工具,降低人民币升值对QDII产品的侵蚀?
2. 行业判断:
• 恒生科技指数中传统互联网业务(社交、电商)占比超60%,而AI、云服务等“新经济”权重不足。您如何看待这种结构失衡?未来是否会通过成分股调整,更贴近科技革命方向?
• 政策层面,反垄断与数据安全法规持续收紧,您如何评估头部企业的合规成本与长期竞争力?
3. 投资者教育:
• 许多年轻投资者像我一样,对QDII的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了解有限。基金是否会推出更多科普内容,帮助用户理解产品特性?
最后、写给杨坤经理的一封信
杨经理好:
作为持有您管理基金的95后投资者,我深感荣幸能参与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但坦白说,近期市场的波动让我有些焦虑——当腾讯股价因游戏版号收紧下跌时,当阿里云被曝安全漏洞时,我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我想了解:在您看来,恒生科技指数的“传统互联网”标签是优势还是隐患?当AI革命重塑全球产业时,这只基金能否成为普通投资者捕捉红利的“最佳载体”?
最后,想分享一个小故事:上个月我加班到凌晨,用美团点了份夜宵,系统推荐了我常去的餐厅;用腾讯会议完成了跨国团队汇报,AI自动生成了会议纪要。这些瞬间让我坚信,科技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真实改变生活的力量。
期待您的回复,也希望万家基金能继续推出更多“接地气”的投资者教育内容,帮助我们这些“小白”成长为更理性的投资人。
一位在科技中看见未来的职场新人
2025年7月5日
------
P.S.如果可能,能否在基金季报中增加“科技趋势解读”栏目?比如分析AI算力投资、数据要素市场化等政策对成分股的影响,这对我们理解长期逻辑会很有帮助!@达叔投基不投机 @万家基金 @万家基金 杨坤

#晒收益#
#国家药监局力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 #银行股再度走强 多家银行创历史新高#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将迎来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