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财市场有个现象挺有意思——存款"搬家"效应持续发酵。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7月银行理财规模环比超预期增长约2万亿元,直接冲上32.67万亿元的历史高位。这个数字什么概念?比2018-2024年历年7月平均1.75万亿的增量还高出近15%。专业人士分析,这背后有两个关键推手:一是季初本就是理财增长的传统旺季,二是7月恰逢大量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资金自然要寻找更高收益的去处。而在所有产品类型中,"固收+"以风险收益特征恰好卡位当前市场偏好,年内规模增幅已超万亿,妥妥的C位担当。
说到"固收+"近期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今年上半年这类产品普遍斩获正收益,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收益率2.03%,偏债混合型也有2.01%。特别亮眼的是可转债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冲到7.16%,超过75%的产品净值增长率突破5%大关。有机构测算,当前一年期定存利率已普遍跌破1%,而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稳定在2%以上,部分权益类产品甚至超过5%。这种肉眼可见的收益差,让"固收+"成了存款搬家路上最热门的"中转站"。
为什么资金对"固收+"情有独钟?这得从当前的市场环境说起。债市方面,三季度被普遍认为是相对友好的配置窗口期,虽然利率债供给回升可能带来阶段性波动,但中高等级信用债的票息优势依然明显。港股市场则出现有趣的分化——创新药板块虽然基本面强劲(龙头企业甚至实现历史性盈利),但估值已处于高位,需要等待新的催化剂。这种背景下,"稳中求进"的配置策略自然更受青睐。
我注意到$南方津享稳健添利债券C$ (018472)就是这种策略的典型代表。它的操作思路很清晰:用不低于80%的仓位配置中高等级信用债,通过持有到期锁定票息收益,严控信用风险;同时保留不超过20%的仓位动态配置可转债和股票,在波动中捕捉增强收益的机会。这种"稳底盘、活增强"的打法,近期直接走出5连涨行情,短短5个交易日合计收蛋61颗,单位净值冲上1.1022再创新高。
拉长时间看表现更稳——近1周收蛋59颗,近1月105颗,近三月上涨2.50%,近六月2.75%,近一年涨幅达7.33%,多阶段业绩都经得起检验。
对于后续市场,我个人有几点观察:首先,债市整体仍处有利环境,但波动可能加大,需要更注重信用资质筛选;其次,港股创新药等板块虽然短期面临估值压力,但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比如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引入商业保险支付路径),调整反而可能创造布局机会;最后,随着美联储政策转向鸽派,海外流动性环境改善对港股整体都是利好。在这种复杂环境下,南方津享这种"主仓求稳、辅仓求进"的配置思路,或许能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毕竟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时代,既要守住收益底线,又要适度参与市场机会,确实需要这样的"聪明钱"策略。#你认为本轮牛市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