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低利率环境持续压缩回报空间,优质资产日渐稀缺之际,一股万亿级别的“聪明钱”正悄然锁定方向:港股红利资产正成为险资南下“淘金”的核心目标。
自去年以来,多家大型保险公司频频公告举牌港股上市公司,火力高度集中于公用事业、银行、交通运输等传统高股息板块。
这绝非偶然,背后是3重关键逻辑的强力支撑:
1.收益饥渴下的“避风港”:
放眼全球低利率环境,优质高收益资产凤毛麟角。港股优质红利股凭借高股息率(当前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成为满足险资长期收益诉求的稀缺选择。
2.政策推动从短期“交易”转向长期“配置”:
监管层力推长周期考核落地,鼓励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其投资行为正从短期“交易”转向长期“配置”。风险可控、现金流稳定、分红慷慨的港股红利完美契合这一趋势。
3.新规保驾护航:
新会计准则下,计入OCI(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资产市值波动不影响险企当期利润,显著降低了持有波动顾虑,为增配权益类资产(包括高股息港股)扫清障碍。
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险资,正成为股市越来越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其动向历来是市场重要的风向标。
其大手笔、长周期布局港股红利板块,清晰传递信号:在低利率时代,高股息、稳现金流、强防御性的港股红利资产,正迎来价值重估的黄金窗口期。
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妨思考:是否也该将目光投向这片低估值、高分红的价值洼地,与“聪明钱”同行,共享红利收益的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当全球降息潮涌,红利资产的“类债”属性已成资金避险共识。
港股红利,凭何成为险资“心头好”?
横向对比,港股红利性价比更高:
股息率碾压: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5.75%,超A股中证红利指数的5.23%;
估值洼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PE仅7.41倍,低于A股中证红利指数的8.27倍。
我觉得即便估值百分位站上历史高位,但绝对估值依然不高,特别是当前是少有的低利率环境下,股息率与无风险利率的价差依然很大,因此,港股高股息资产的核心逻辑仍是“低估修复”而非泡沫,

说在最后:
老王今天加仓2000元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红利ETF联接C(这几天调整了),后面还是每周加一点仓位了~当然,做好两手准备,如果港股红利有大的调整机会,老王会再加大仓位~
$华泰柏瑞港股通红利ETF联接基金C(OTCFUND|018388)$ $华泰柏瑞港股通红利ETF联接基金A(OTCFUND|018387)$ $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发起式C(OTCFUND|021047)$ $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发起式A(OTCFUND|021046)$ $汇添富港股红利ETF联接C(OTCFUND|501306)$ $汇添富港股红利ETF联接A(OTCFUND|501305)$ $华夏沪深300ETF联接A(OTCFUND|000051)$ $富国沪深300指数增强A(OTCFUND|00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