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糖宝投资十年有余,渐渐接受了一些原来看不上的“大道理”。
大道理往往朴实无华,却很少人能明白其真正内涵并坚持死磕。
随便翻翻贴吧雪球、公号,巴菲特芒格、段永平、费雪、格雷厄姆、霍华德马克斯等“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投资关键是找到长的坡和湿的雪”、“用4美分价格买价值1美金的东西”、“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永远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花时间和优秀的人相处”、“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我从不试图跳过7英尺的栅栏,我寻找1英尺的跨过去”……所
理解一段大师的名言,要结合他上下文和整体语境,从哲学上辩证思维去全部理解他们表达的。虽然有时看起来听起来有些矛盾,有些简单甚至无聊(像念经一样)
好的公司不容易找。表上利润往往可能被会计手法调剂或“掺水”,估值往往是体现在过去思维中。这也是不少价值投资者并不善于买创新科技、医药等生意,这类生意的爆发性高,但成长和意外哪个先来很难捕捉。
最近两年传统银行被热捧,投资者结构往往是中字投、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少量公募、大户等,大部分的散户很难享受到银行股的红利。很明显,银行的存款利息不断降低,靠存款理财的收益也就越来越低,银行贷款降息的原因是经济下行收缩,企业及个人贷款的需求不断减少。实际上聪明的投资者看上了银行的股息,原来超过5%以上,后面还有4%以上,这对于1%以上定期存款很有吸引力,另外之前银行们pb都是不到0.5,roe 8%很具有吸引力。目前银行开始被大家重点关注,笔者糖宝认为快了,目前宇宙行等股息不到4%,虽然不算高估,但在资产荒时代并不是更优解。后来者注定不会长期跟随只为了长期拿股息,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可能等来的顶多也就几口汤。
笔者糖宝翻阅一些产业链发现除了银行外,还有不少高估值依旧存在。比如:一些煤炭、一些公共事业、一些老牌却不太起眼的制造业等。
另外在弱美元时代终将到来,全球QE量化宽松可能是常态化,纸钞的贬值可能引发资源商品类重新定价,而它将是从上传导下游,这个产业链传导过程中,也许会出现4美分买到价值1美金的东西,交易性机会也将大量出现。
纵观全球市场,好的现金流公司在不同状态下(牛、熊市)的估值表现,你大概能明白目前水位市场下,机会可能会在哪里。比如某些东南亚市场。
笔者谈了那么多机会,其实无外乎,这帮企业手头上能产生现金流,而你本人也是不断有现金流去滚雪球,因为本金太少是制约投资人形成体系首要问题,万一你投入了下跌趋势中没有子弹去持续跟进可能好心办坏事,又一个灾难发生……
一路上暴风骤雨或烈日骄阳或冰冻三尺,你筚路蓝缕,价值终究会被发现,被重新估值。$华泰柏瑞港股通红利ETF联接基金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