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战队#
去年跟风买了北交所的票,以为抱到“专精特新”的大腿,结果财报里技术路线卡脖子。盯着北证50指数上蹿下跳,又觉得买ETF太“随大流”——那些藏在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比如锦波生物的胶原蛋白、纳科诺尔的锂电设备,光看研报都摸不清技术壁垒,更别说判断成长潜力了。翻开 $东财景气成长C$(018189) 的持仓,才发现有人把这些“硬科技尖子生”打包成了投资组合!
北交所本就是给“创新型中小企业”造的舞台 ,“专精特新小巨人”更是舞台中央的主角——它们要么攥着独门技术,要么垄断细分市场,天生带着“穿越周期”的硬实力。$东财景气成长C$直接瞄准这批“技术派掌门”,前十大重仓里,锦波生物(6.88%)、纳科诺尔(5.20%)、曙光数创(4.82%)…每一家都在各自领域筑起高壁垒。基金经理徐成说“聚焦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潜力企业”,这和北交所“培育硬科技”的底层逻辑完美咬合,就像在创新沃土上筛选最有爆发力的种子选手。
拆开持仓细品,这只基金简直是“北交所硬科技拼图”:生物科技赛道里,锦波生物的胶原蛋白技术在医美和医用领域一路狂飙,业绩增速堪比火箭;高端制造板块中,纳科诺尔的锂电设备踩着新能源浪潮狂奔,并行科技的算力服务又精准卡位AI风口;智能硬件领域,鼎智科技的智能电机、奥迪威的传感器,悄悄渗透进智能家居和汽车电子的毛细血管…这些公司 技术上“人无我有”,赛道上“风来就起飞” 。比如曙光数创的MicroLED技术,一旦突破量产瓶颈,估值能直接翻番;锦波生物的医美产品,正跟着“悦己消费”的浪潮疯狂吸金。基金把这些“潜力股”攥在手里,既吃技术突破的红利,又捞赛道成长的溢价,“双击Buff”直接叠满。

很多人会选 北证50ETF联接C 这类指数基金,但东财景气成长C的“主动管理”更戳中我:指数是“覆盖面”,基金是“精选集”——北证50覆盖北交所龙头,而它从“专精特新”维度二次筛选,专挑指数里的“尖子生”;政策风向下,北交所持续释放流动性、加速企业上市,这些“小巨人”既能吃估值修复的红利,又能靠业绩增长实现“戴维斯双击”,徐成的调仓节奏,刚好踩准每一波政策脉冲。
自己闯荡北交所,要么被50万门槛拦住,要么栽在个股雷区。但$东财景气成长C$直接解开了普通人的投资难题:10元就能起投,轻松打破门槛限制;基金经理帮着看透技术壁垒、跟踪业绩拐点,避开“伪创新”陷阱;分散持仓+主动调仓,拔掉个股波动的“刺”,只留成长的“甜”。看着前十大重仓的“硬科技天团”,再瞄一眼北交所热闹的行情,突然明白:普通人想抓住创新浪潮,选对“神器”就行——东财景气成长C,就是我心里那面能穿透北交所迷雾的“透视镜”!@东财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