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磕学家集合!# 大家好,今天我想就红利风格、科技赛道这两个方向的问题向万家基金的杨坤经理@万家基金杨坤 提问讨教,希望能够解惑。在提问前,我要在第一部分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杨坤经理的投资特色和成就亮点——杨坤经理是万家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在管指数基金覆盖中港美科技、创新药均涉猎。管理规模超150亿,专业能力杠杠的。所以在第一部分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杨坤经理在他专长的量化领域的专业研判。然后我把向杨坤经理的提问放在了第二部分。
一、站在前沿的量化舵手。
就我所知道的,在当下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万家基金量化投资部核心人物杨坤以其深厚的量化研究功底与敏锐的市场嗅觉,成为150亿管理规模的驾驭者。他管理的场外指数产品覆盖A股、港股、美股三地科技龙头,同时深度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将复杂的跨市场资产配置化解为精准透明的指数化表达。一位将全球科技脉搏与中国创新药崛起同步刻画的量化舵手,其工具箱中的每一只指数基金都是趋势的放大镜。
从美股纳指100科技巨头的全球竞争力,到港股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深水区机遇,再到A股核心科技资产的国产替代红利,杨坤经理通过严谨的量化建模为投资者捕捉不同市场中科技产业的差异化价值;而他所管理的创新药指数基金更成为布局生物科技革命的高效载体——在医药行业泥沙俱下之际,量化筛选的头部药企与CXO龙头成为穿越周期的韧性之选。
而面对近期市场的剧烈轮动,我们投资者的迷茫感正在蔓延。6月27日红利资产罕见调整的急转弯,以及科技板块看似分化实则暗流涌动的逻辑重构,成为当下最尖锐的投资拷问。当风口不再清晰时,我们正需要倾听量化视角下的理性破局之道。
二、穿透市场迷雾:向杨坤经理讨教两问。
市场越是迷雾重重,越需要杨坤经理这样理性缜密的量化舵手掌灯引航。无论红利资产的防守价值是否已被重估,还是科技浪潮下的三国杀困局,其穿透噪声的数据推演与指数化表达都是当下难得的清醒剂。以下是我的两个问题:
Q1:红利资产急跌后的“避险逻辑”动摇?银行还有“压舱石”价值吗?
6月27日,中证红利指数单日下挫1.58%,银行板块成为重灾区(申万银行指数跌2.1%)。这一场景罕见地动摇了我们投资者对红利资产“抗跌”的传统认知。市场开始质疑:当长期利率预期不断下移,银行等高股息资产的“避风港”属性是否已被破坏? 您如何看待此次调整的性质:这是短期避险情绪的错杀,还是长期基本面逻辑的转向?资产荒背景下,红利策略是否仍是组合中必须的“压舱石”?我们投资者手中的配置比例该如何调整?
Q2:科技赛道轮动加剧!“三地布局”如何捕捉结构性机会?
当前科技板块呈现高度分化:上半年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明显跑赢A股,美股AI芯片巨头持续新高而A股算力概念却步履蹒跚。作为同时管理 A股(如中证科创创业50)、港股(恒生科技)、美股(纳斯达克100)科技指数基金的操盘者,您如何拆解三重市场的动态平衡?
A股科技股(如科创50)的疲软更多是情绪压制,还是基本面滞后?创新药与硬科技的反弹节奏如何预判?
港股科技股持续受益于海外流动性宽松,但估值修复是否已透支?后续驱动点在哪里?


$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发起式联接(QDII)C$
$万家纳斯达克100指数发起式(QDII)C$
$万家中证A500ETF发起式联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