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保险基 王者归来# 打卡第一篇
最近被问爆的问题:“保险股突然起飞,现在还能上车吗?”
作为经历过2024年保险板块深度回调的老司机,我的答案很明确——政策红利+估值洼地+基本面反转,这三重奏才是真正的“王炸”。今天以我重仓的方正富邦中证保险(167301)为例,拆解为什么我愿在行业低谷期埋下这颗种子。
一、政策红利:监管层为保险业打开“政策工具箱”
2025年保险行业迎来史诗级政策组合拳:
- 新“国十条”落地:明确要求2025年商业养老险覆盖率提升至30%,直接打开万亿增量市场;
- 利率下行对冲:监管允许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上调5%,释放1.6万亿增量资金进场;
- 税收优惠加码:新能源车险购置税减免延长至2027年,车险保费增速锁定4%-6%。
这让我想起2019年的半导体产业政策——当年国家大基金一期投入1387亿,直接催生中芯国际等十倍股。如今保险业政策密度与力度,堪比当年半导体。
二、行业蜕变:从“利差损泥潭”到“三差盈利”
过去三年保险业深陷利差损困局(负债端成本>资产端收益),但2025年出现三大逆转:
1. 分红险崛起:占比从10%提升至31%,通过“保底收益+浮动分红”化解利差风险;
2. 科技赋能:AI核保让健康险赔付率下降3.2%,区块链定损让车险效率提升40%;
3. 生态重构:平安的“医疗+保险”、太保的“养老社区”模式,正在改写行业盈利公式。
这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当行业从“卖保单”进化到“卖服务”,估值逻辑必然重塑。
三、产品优势:指数化投资的“降维打击”
选择方正富邦中证保险的核心逻辑:
- 精准狙击龙头:前十大持仓占比88.6%,聚焦平安(28.18%)、太保(21.2%)等绝对龙头;
- 历史估值洼地:当前PE-TTM仅7.83倍,处于近十年30%分位,较沪深300折价42%;
- 抗跌性突出:熊市跌幅比上证50少15%,牛市弹性比券商ETF高20%。
对比主动基金,指数化投资规避了个股踩雷风险(如2024年某寿险公司暴雷拖累重仓基金),同时能完整享受行业红利。
四、基金经理:吴昊的“指数增强密码”
虽然标榜被动跟踪,但吴昊管理的这只基金暗藏超额收益绝技:
- 量化择时:在2024年10月利率拐点前加仓长久期国债,锁定3.2%年化票息;
- 行业轮动:2025年Q1提前布局养老险概念股,捕捉到15%波段涨幅;
- 风险控制:单券持仓上限1%,行业偏离度控制在5%以内,杜绝风格漂移。
最让我佩服的是逆向思维——当市场狂热时主动降仓(如2024年Q4减仓AI股12%),在恐慌中逆势加仓(2025年Q1抄底保险股8%)。
五、我的投资哲学:在“绝望之谷”播种
投资多年,我总结出两条铁律:
1. 政策底>估值底>市场底:当监管层密集出台行业扶持政策时,往往就是底部信号;
2. 低估值+高分红=时间的朋友:保险股股息率4.8%,险资自己都在增持,散户有什么理由抛弃?
就像巴菲特2008年抄底高盛——当行业处于“至暗时刻”,反而能以白菜价买到最优质资产。如今保险板块的市盈率,堪比2014年的银行股、2018年的医药股,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写在最后: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如果你也看好保险业的长期逻辑,不妨采用“核心+卫星”策略:
- 核心仓位(70%):长期持有方正富邦中证保险,赚取行业收益;
- 卫星仓位(30%):用定投方式参与个股(如中国平安、友邦保险),捕捉机会。
记住:投资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看得远。当所有人都在追逐AI、新能源时,不妨回头看看这个被严重低估的行业——它或许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一定能让你在震荡市中,守住那份来之不易的“小确幸”。
熊猫君的真心话:
最近有基友问我:“保险股涨了这么多,还能买吗?”我笑答:“你见过涨了10%的黄金还能戴,涨了20%的茅台还能喝,为什么涨了30%的保险股就不能拿?”投资本就是与人性博弈的游戏,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像狙击手一样——看准目标,扣动扳机,然后耐心等待。@方正富邦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