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2025年下半年,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硬件竞赛”到“场景定义”的范式转换。$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C$ (018095)凭借对国产供应链与应用端的全链条覆盖,在AI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的共振中凸显出独特的投资价值。
一、应用场景扩容:从工业车间到智慧生活的全域渗透
随着大模型性能提升与推理成本下降,机器人应用正从工业领域向医疗、养老、教育等场景加速渗透。基金持仓的石头科技,其智能清洁机器人通过多模态传感器与AI算法优化,在复杂家居环境中的清洁效率提升40%,2025年Q2海外市场份额突破25% 。这种技术落地使得服务机器人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全年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
政策层面,工信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明确要求,到2027年实现居家养老机器人200户家庭应用验证 ,直接刺激了适老化机器人需求。基金覆盖的科大讯飞,其陪伴机器人通过情感计算与语音交互技术,在深圳养老护理院实现95%的用户满意度,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80%。这种政策催化与技术创新的共振,正在重塑机器人应用的市场格局。
二、商业模式创新:从“硬件销售”到“服务运营”的范式转换
在机器人商业化加速落地的背景下,三大创新模式正在重构产业链价值分配:
1. 机器人即服务(RaaS):基金持仓的埃斯顿推出“焊接机器人订阅制”,通过按小时计费模式降低中小企业采购门槛,2025年Q2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5%。这种轻资产模式的普及,使得基金覆盖的系统集成商(如机器人、埃斯顿)获得持续现金流。
2. 数据资产化:上海数据交易所AGI训练数据专区的上线,打通了机器人应用数据流通壁垒。基金覆盖的海天瑞声,其工业机器人运动数据被特斯拉采用,单月数据交易规模突破亿元,支撑公司毛利率提升至65%。这种数据要素市场化趋势,正在重构机器人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3. 边缘智能崛起:随着5G网络覆盖完善,边缘推理需求爆发。基金持仓的乐鑫科技,其ESP32系列芯片成为智能家居设备标配,支撑小米、海尔等企业实现设备智能化改造,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突破10亿颗。这种分布式算力布局,使得机器人应用的响应速度提升10倍以上。
三、基金投资价值解析:场景化布局下的长期增长逻辑
$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C$ 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对应用场景的前瞻性覆盖。通过紧密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基金不仅纳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显性增长赛道,更前瞻性布局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例如,基金持仓的奥比中光,其3D视觉传感器已应用于优必选Walker机器人,支撑其在物流仓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2025年Q2订单量环比增长300% 。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指数成分股中应用端标的平均PE为42倍,显著低于全球可比公司(如iRobot 65倍、SoftBank Robotics未上市),存在明显的估值洼地。随着国产机器人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这些标的的业绩弹性将逐步释放。博时基金通过动态优化机制,适时调整持仓结构,在2025年二季度增持医疗机器人标的、减持短期波动较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成功捕捉了应用端行情启动的先机。
在机器人应用落地的黄金窗口期,$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C$ 正以场景化投资逻辑为指引,为投资者搭建起通往机器人商业价值的桥梁。这种将技术突破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的投资策略,使其在下半年的市场竞争中具备独特的护城河。无论是工业领域的效率革命,还是医疗养老的服务升级,该基金都以全链条覆盖与动态风控能力,为投资者打开一扇通往机器人产业未来的财富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