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公示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初步形式审查的121款创新药,涵盖PD-1抑制剂、5款国产CAR-T疗法及司美格鲁肽片等重磅品种。业内分析指出,此举标志着这些“明星药物”有望纳入商业保险支付体系,显著提升市场渗透率与商业化确定性。叠加跨国药企(MNC)年内约350亿美元的剩余并购资金池,以及辉瑞、艾伯维等巨头对中国减肥药、双抗管线的重点关注,创新药板块中长期增长动能充沛。
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企业实际收益。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6790亿元向2027年1.12万亿元跃迁,创新药占比预计从41%升至51%。与此同时,中国药企“出海”浪潮汹涌:2024年License-out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2025年仅一季度已突破369亿美元,同比增速持续领跑全球。这种“技术输出”模式已成为估值锚点,推动药企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加速转型。
个股层面,药明康德上半年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同比激增141.6%,其增长与GLP-1药物研发需求爆发密切相关。公司同步上调全年预期,印证了全球创新药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金公司指出,创新药估值中枢上修正反哺研发需求,国内CRO企业迎来订单复苏,而中国企业在成本与效率上的优势,持续吸引海外CDMO订单流入。
宏观环境同样提供支撑。美国7月通胀数据平稳,9月降息概率大幅提升。流动性宽松预期下,全球生物科技投融资环境有望改善。国信证券进一步强调,国内临床前CRO、CDMO业务价格已止跌回稳,新签订单稳步增长,行业拐点渐近。三重逻辑叠加——政策落地、企业盈利改善、全球资本宽松——共同构筑港股创新药板块的“黄金底仓”。
港股创新药长牛未改,此时正是借基锁定的最佳契机!$南方恒生生物科技ETF发起联接(QDI$ (018079)紧密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该指数涵盖药明生物、信达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等License-out主力军,前十大重仓股囊括近期达成重磅交易的龙头企业。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爆发式业绩表现:在港股生物科技板块反弹浪潮中,该基金近1月斩获18.97%涨幅,近3月累计上涨48.68%,近1年净值增长近乎翻倍,达到95.84%的年化回报。
随着创新药支付瓶颈突破、国际化进程加速,借道这只费率透明、一揽子布局行业龙头的工具,投资者可高效捕捉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崛起红利。#A股冲击37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