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 1000 指数由沪深两市中剔除中证 800 指数成分股后,市值偏小且流动性好的 1000 只股票组成,与沪深 300、中证 500 形成互补,构建了 A 股从大盘到小盘的完整分层体系。截至 2025 年二季度,其成分股平均市值约 120 亿元,97% 的权重股集中在 200 亿市值以内,鲜明的小盘股特征使其对市场风格变化更为敏感。
这种 “小而美” 的特性赋予中证 1000 两大优势:一是市值弹性高,在市场上涨周期中更容易实现超额收益。二是政策敏感度强,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聚集地,其成分股中包含 263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占全市场该类企业的近五分之一,直接受益于国产替代、高端制造等政策红利。
中证 1000 的行业配置呈现显著的科技成长导向。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信息技术、工业、材料三大新兴产业权重合计超 60%,其中信息技术占比30%+,涵盖 AI 硬件、半导体设备等硬科技领域;工业占比19.79%,聚焦机器人、工业母机等高端装备制造;材料板块则覆盖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关键领域。
这种布局深度契合当前产业趋势:在 “AI+”、机器人等技术革命推动下,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具创新活力。例如,中证 1000 成分股中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快速崛起,新能源材料公司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需求,医药生物领域的创新药企则凭借技术突破打开增长空间。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基金。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在购买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