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战队#这两年,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有了显著改善。2023年9月,北交所启动了独立行情,全年日均换手率达到6%,估值修复至25—30倍;2024年日均换手率达到13%,平均市盈率进一步提升至30—40倍;2025年上半年换手率日均在10%附近波动,平均市盈率则达到40—50倍,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 $东财成长优选C$ 我观察东财成长优选C和东财景气成长C这两只基金有段时间了,要是说哪只更可能成为投资北交所的“神器”,我心里更倾向于东财景气成长C。这种判断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从基金的投资逻辑和北交所的特性慢慢品出来的。
先说说这两只基金给我的直观感受。东财成长优选C的持仓相对分散些,虽然也投北交所,但感觉更像是“广撒网”,顺手捞一把北交所的机会。而东财景气成长C不一样,它的重心明显更偏向北交所,持仓里大多是北交所里那些在细分领域特别厉害、有独特技术的小企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专精特新”类型。这种聚焦感很重要,北交所本身就是为这类企业量身打造的市场,想要在这儿赚到钱,就得盯着这些最贴合市场定位的核心资产,东财景气成长C的路子刚好踩在了这个点上。
再说说我对北交所的理解。在我看来,北交所就像一个培育未来“隐形冠军”的土壤。这里的企业规模不大,但大多扎在硬科技领域,比如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这些赛道,手里握着真本事,只是暂时还没长成行业巨头。政策上也看得出来,从降低投资者门槛到推专精特新指数,都是在给这些企业铺路,让它们能更顺畅地融资、成长。这种情况下,选基金就得看它能不能真正“吃透”这些企业的价值——不是追热点,而是能挖到那些技术扎实、商业化路径清晰的标的。
东财景气成长C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这么做。它不贪多,就盯着那些技术有壁垒、业绩慢慢能兑现的企业。比如有些企业的产品已经拿到了大订单,或者技术通过了行业验证,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比单纯炒概念要踏实得多。北交所的波动确实大,涨跌幅限制宽,有时候一天就能上下窜不少,但这只基金调仓挺灵活的,市场不稳的时候会适当降降仓位,或者配点稳健的资产缓冲一下,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重要,至少能少承受些过山车似的刺激。
当然,北交所投资也得有风险意识。这些小企业成长快,但也容易受资金面、行业政策的影响,有时候一个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股价就可能波动很大。但东财景气成长C选的标的,大多是已经过了最早期“烧钱”阶段,开始有实实在在收入的企业,相当于在高成长里筛掉了一些最不确定的风险,这让我心里更有底。
反观东财成长优选C,它的风格偏分散,虽然看起来稳妥,但在北交所这种需要“聚焦深耕”的市场里,可能就少了点“穿透力”。而且规模太小的话,还得担心清盘风险,东财景气成长C虽然现在规模也不大,但北交所的热度慢慢起来了,机构资金开始往这儿涌,这类专注北交所核心资产的基金,说不定能跟着市场一起长大。
说到底,投资北交所不能急。它不像主板那样成熟,波动会是常态,但长期看,那些真正有技术、能解决行业痛点的企业,肯定会慢慢跑出来。选基金也是一样,得找那种能陪着这些企业一起成长,又能在波动里稳住阵脚的。东财景气成长C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懂北交所、守得住价值”的选择,或许真能成为普通人分享北交所成长红利的好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