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战队#
重点布局北交所流动性好、市值领先、盈利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
一、独特价值
1. 专精特新企业的深度挖掘能力
基金核心投资逻辑紧扣北交所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的定位,重点布局技术壁垒高、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的 “隐形冠军”。其前十大重仓股中,锦波生物(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垄断)、贝特瑞(锂电负极全球市占率第一)等企业,均为国家级 “小巨人” 企业,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中占据关键地位。
技术护城河优势:锦波生物的 Ⅲ 型胶原蛋白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毛利率高达 9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贝特瑞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海外基地投产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龙头地位。
政策红利共振:北交所 “深改 19 条” 明确支持优质企业转板,基金持仓中贝特瑞、锦波生物等标的已进入转板辅导期,潜在流动性溢价空间显著。
2. 双基金经理的互补管理模式
基金由 罗申(宏观策略)+ 冯杰波(行业研究)共同管理,形成 “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 的复合投资框架:
罗申的宏观把控:凭借养老金管理经验,擅长捕捉政策导向与市场风格切换机会。例如,2025 年二季度提前布局 AI 算力需求爆发的并行科技(北交所算力运维龙头),单季度涨幅达 127%。
冯杰波的微观挖掘:深耕 TMT 领域,精准锁定技术突破节点。例如,在曙光数创(AI 液冷技术领军者)技术验证阶段即重仓介入,受益于国内算力基建加速,持仓半年收益超 200%。
这种双轮驱动模式,使基金在北交所 “高波动、高成长” 特性下,既能把握产业趋势,又能规避个股黑天鹅风险。
3. 灵活机制与短期爆发力优势
相较于指数型基金,东财成长优选 C 在个股选择上更具战术灵活性:
高换手率策略:2025 年二季度持仓换手率达 1343.73%,显著高于北证 50 指数基金的平均水平(约 300%)。
30% 涨跌幅放大弹性:北交所个股涨跌幅限制为 30%,基金通过精选高景气赛道标的,在市场情绪高涨时可快速放大收益。
二、长期价值
1. 北交所扩容带来的制度性机遇
随着北交所上市制度优化(如降低上市门槛、引入做市商制度),优质企业加速登陆。截至 2025 年 6 月,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突破 600 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 70%,形成 “硬科技” 企业集群。基金通过动态跟踪 IPO 审核动态 + 产业调研,提前布局潜在高成长标的:
政策催化:北交所 “并购重组新政” 鼓励跨市场整合,基金持仓中的富士达(通信连接器龙头)被中航电测收购,复牌后连续 5 个涨停,凸显制度红利价值。
2. 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增长
北交所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与国家 “双碳” 目标、国产替代等政策高度契合:
高端制造:苏轴股份(精密轴承龙头)打破日本 NSK 垄断,产品进入特斯拉供应链,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68%。
新材料:吉林碳谷(碳纤维原丝全球市占率第一)受益于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订单量同比增长 120%,基金持仓一年收益超 150%。
这些企业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为基金提供了可持续的业绩增长动能。
3. 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双重逻辑
相较于沪深交易所,北交所企业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
横向对比:北交所半导体企业平均市盈率(TTM)约 35 倍,较科创板低 30%,但研发强度(平均 15%)和毛利率(平均 45%)接近。基金通过精选估值合理、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标的,有望在估值修复(PE 扩张)和业绩增长(EPS 提升)的双重驱动下获得超额收益。
纵向对比:截至 2025 年 6 月,基金持仓标的平均 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为 0.8,显著低于 A 股成长股平均水平(1.5),安全边际突出。
-----------------------
东财成长优选 C 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北交所高成长企业的深度挖掘能力,以及在短期波动中捕捉机会的灵活性。对于能够承受高波动、追求超额收益的投资者,该基金可作为参与北交所行情的 “利器”,尤其适合在政策催化期(如转板名单公布、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突破)进行战术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