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医药产业正以超越预期的速度融入全球创新链条,成为国际医药版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据最新统计,2025年一季度License-out交易额已达36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创新药从技术追随者向价值输出者的深刻蜕变。
研发实力的系统性提升是中国药企赢得国际认可的核心基础。截至2024年,中国在研药物管线数量占全球总量的26.7%,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的49.1%。
更值得注意的是研发效率的突破:临床前阶段耗时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60天压缩至30天。这种高效转化能力让中国企业在716个药物赛道的研发进度排名全球第一,尤其在ADC(抗体偶联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等前沿领域表现突出。
交易规模与模式的升级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创新药的议价能力提升。

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总额突破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而2025年一季度交易额已达36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交易结构亦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传统首付款+里程碑模式外,以股权绑定的NewCo模式成为新潮流。这种深度绑定机制使中国药企得以参与全球市场的长期价值分配,而非仅作为技术输出方。
国际资本对中国医药资产的配置热情持续升温。跨国药企在华BD交易金额两年内累计近800亿美元,超90%的全球头部药企已与中国创新药企建立合作。美国投行Stifel数据显示,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的授权交易中31%来自中国,较两年前的12%实现跨越式增长。
当然,产业升级仍面临结构性挑战。高端原料药进口依赖度达60%,集采政策下本土市场回报周期延长,早期融资波动等压力依然存在。但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方案》的落地,以及北京、深圳等地在审评加速、AI研发支持等领域的配套政策,正在构建更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中国医药的全球崛起,本质是一场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赢市场”的范式转移。这些里程碑不仅标志着单一产品的成功,更揭示了中国医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坐标重塑。
随着中国原研药在FDA批准队列中频繁现身,以及更多“全球新”靶点从中国实验室走向世界,这场由科学、资本与政策共同书写的创新叙事,正在重新定义医药创新的东西方格局。
$易方达中证医疗ETF联接发起式C(OTCFUND|017938)$
$易方达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联接发起式C(OTCFUND|019667)$
$易方达中证生物科技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325)$
$易方达中证万得生物科技指数(LOF)C(OTCFUND|010572)$
$易方达港股通医药ETF联接C(OTCFUND|018558)$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OTCFUND|159316)$
#陈茂波:稳定币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变革##军工利好扎堆出现 军工股持续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