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风而行#作为一名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投资者,我经历过无数次“追涨杀跌”的教训。市场风格切换像一阵风,刚跟上科技股的浪潮,转眼资金又涌向消费板块,账户里的数字像坐过山车,赚的浮盈总在回调中蒸发。直到关注到工银精选回报混合基金和它的掌舵人盛震山,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以静制动”的智慧。这位深耕价值投资14年的老将,用一套“逆向思维+深度研究”的组合拳,在冷门处播种,最终让我看到穿越周期的可能 。
记得2024年,市场被AI概念炒得沸沸扬扬,身边朋友都在讨论算法芯片,K线图天天飘红。我也心痒难耐,但盛震山却干了一件“反常识”的事——他默默布局了黄金股和航空运输这类无人问津的“暗资产”。当时不少人笑他保守,结果今年地缘冲突升级,金价一路飙升,他重仓的山东黄金、招金矿业单季度就给组合贡献了超25%的收益。而当初热炒的AI股,不少因业绩不及预期已腰斩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他的投资哲学:“当所有人挤在热门赛道时,定价早已透支,而真正的机会总藏在被遗忘的角落。”
盛震山的策略绝非碰运气。他有一套严密的“三层过滤网”:先看宏观经济周期位置,不预测拐点,但必须知道身处何处;再从中观产业视角,筛选回报率可能提升的行业;最后微观落脚到公司,看经营周期是否匹配估值 。比如去年他布局航空股,逻辑很清晰:宏观上疫情政策放开后出行需求必然复苏,产业层面航空业经历多年亏损后供给出清,而公司层面如中国国航股价跌到净资产附近,安全边际足够厚 。这种从“经济水温”到“个股鱼群”的系统性打法,让投资有了扎实的锚。
更让我安心的是他对风险的管控。工银精选回报混合基金的股票仓位能在60%-95%间灵活调整——经济回暖时加到85%捕捉弹性,风向不对就提债券比例到60%用国债“护体”。去年四季度沪深300暴跌8%,这只基金仅微跌2.3% 。持仓也讲究“分散化聚焦”:20-30只个股覆盖电力、燃气、消费、制造等多个领域,前十大重仓股虽集中但行业相关性低,既有黄金这类避险资产,也有航空这类复苏标的 。他还建立“负面清单”,避开三类雷区:商业模式不实的(如烧钱换流量的伪科技)、估值泡沫化的(PE动辄百倍的热门股)、财报模糊的(应收账款畸高的公司)。这种纪律性,让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8.1%,远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
数据印证了策略的有效性:成立至今涨幅27%,跑赢基准近20个点;夏普比率、卡玛比率稳居同类前5%,真正实现“跌时抗揍,涨时能打”。作为持有者,我特别认同C类份额的设计——无申购费,持有满7天赎回费低至0.1%,销售服务费每年仅0.4%。对于波段操作或定投闲钱的小散,这种低成本结构实实在在让利 。
市场永远在变,但盛震山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投资不必疲于奔命地追风口。当别人在热门赛道里内卷,他带着工银瑞信120人的投研团队潜入“深海”,在冷门礁石中寻找珍珠。这种“慢即是快”的哲学,恰恰是普通人在高波动市场里最需要的破局之力——用深度研究替代情绪博弈,用耐心等待价值重估的钟摆回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