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家人们,我是芭某,上周三(6 月 20 日)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天天基金调研团线上会议!作为一个在社区写了三年多基金分析的老韭菜,这次能和多位创作者一起 “面对面” 对话盛震山经理,真的像见网友一样既紧张又兴奋。今天就把我的 “调研笔记” 掏心窝子分享给大家,记得看到最后哦!

一、调研会上的 “逆向冲击”
会议刚开始,盛经理的开场白就让我惊掉下巴:“现在大家都在聊 AI、半导体,我却在看电信运营商和珠宝店。” 这和我之前关注的热门赛道完全相反!他举了个例子:“就像大家都在抢着买涨价的房子,我却在研究那些被低估的老破小 —— 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它们的租金回报率比新房子高两倍。” 这种逆向思维让我想起去年跟风买新能源基金被套牢的经历,原来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大家看不上的地方。

最让我醍醐灌顶的是他对估值的理解:“估值不是数学题,而是艺术创作。” 他用相亲打比方:“你相过亲吧?有的人第一眼就觉得条件不错,但深入了解后发现性格不合;有的人乍看普通,但相处久了越看越顺眼。买基金也是一样,要看公司的‘内在性格’,而不是只看表面的‘学历工资’。” 这番话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之前总被高估值的 “网红基金” 割韭菜。

二、价值投资:一场反人性的修行
在问答环节,有位小伙伴问:“现在市场这么差,还能坚持价值投资吗?” 盛经理的回答让全场静默三秒:“价值投资就像冬天种树,你不会因为看不到叶子就拔掉树苗。” 他提到自己管理的工银聚丰专户,在 2022 年市场暴跌时逆势加仓低估值的银行股,当时被客户质疑 “是不是疯了”,结果 2023 年这些股票平均涨了 30%。这让我想起去年投的一只消费基金,因为短期波动大就卖掉,现在看着净值新高拍断大腿。
说到长期投资,盛经理讲了个 “钓鱼” 的故事:“我小时候钓鱼,总想着马上钓到鱼,结果越急越钓不到。后来学会安静等待,反而能钓到大家伙。投资也是一样,市场就像鱼塘,机会来了要沉住气。” 这番话让我反思自己频繁操作的习惯,原来真正的收益往往来自耐心等待。

三、让我 “上头” 的三个观点
不做热点的追光者
盛经理说:“热点就像烟花,看着热闹但转瞬即逝。” 他举了光伏行业的例子:“前两年大家都觉得光伏是未来,结果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暴跌。现在反而要关注那些被冷落的传统行业,比如水电、高速公路,它们的现金流比很多科技公司还稳。” 这让我想起自己去年跟风买的芯片基金,现在还在回本路上。
估值是动态的安全垫
“买基金就像买保险,不能只看保费便宜,还要看保额够不够。” 他解释说,低估值不等于安全,还要看公司的盈利稳定性。比如有些周期股虽然市盈率低,但行业景气度下滑后利润会大幅缩水。这番话让我想起自己之前买的某煤炭基金,虽然估值低,但行业下行后净值一路下跌。
组合管理是门平衡术
“投资不是押宝,而是组乐队。” 盛经理用乐队比喻组合配置:“主唱(核心持仓)要稳,鼓手(防御性资产)要扎实,吉他手(高弹性资产)要适时出彩。” 他管理的$工银精选回报混合C(OTCFUND|017882)$,前十大重仓股覆盖了电信、消费、公用事业等多个行业,既有高股息的 “压舱石”,也有业绩拐点的 “潜力股”。

四、我为什么悄悄关注了这只基金?
策略对胃口
逆向布局:基金重仓的电信运营商、珠宝零售等行业,都是当前市场关注度低但估值安全边际高的领域。比如中国电信,股息率超过 5%,市盈率不到 10 倍,比很多科技股划算多了。
均衡配置:前十大重仓股覆盖 7 个行业,既有高股息的 “现金奶牛”,也有业绩拐点的 “潜力黑马”,比如某珠宝龙头,受益于消费复苏,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40%。
风控严格:盛经理在季报中提到,会通过减持超涨的港股科技股、增持公用事业等方式平衡风险,这和他 “先求不败,再求胜” 的理念一致。

适合谁?
新手入门:波动小、回撤低,适合刚开始投资、不想承受太大风险的朋友。
长期持有者:盛经理的投资周期以 3-5 年计,适合能拿住、不频繁操作的投资者。
逆向思维者: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喜欢追热点,愿意在冷门行业中挖掘机会,这只基金值得关注。
家人们,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市场波动中感到迷茫,不妨试试这种 “逆向 + 均衡” 的投资策略。
当然,投资有风险,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
最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投资故事,咱们一起交流探讨,少走弯路!(偷偷说一句,我已经把工银精选回报混合 C 加入自选了,你们呢?)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牛市旗手集体爆拉!大涨原因是啥?##沪指创年内新高!两市成交额激增至1.6万亿##特朗普确认以伊停火,市场迎利好##特斯拉Robotaxi试运营,商业化奇点已至?##王者归来?芯片半导体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