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债市预计呈现震荡偏强格局,但波动性可能加剧。短期来看,资金面季节性宽松与政策预期修复形成支撑,但交易拥挤度偏高及政策扰动可能抑制上行空间。具体逻辑如下:
1. 资金面:宽松基调延续,但边际收敛压力隐现
尽管央行单日净回笼2885亿元,但月初资金利率延续回落,隔夜与7天期利率保持低位,14天期利率创2023年以来新低。8月作为传统财政投放月,叠加央行“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管理目标,资金中枢或维持1.5%附近,但需警惕政府债发行加速(预计8月净融资1.47万亿元)和存单到期压力(超3万亿元)对资金面的阶段性扰动。
2. 政策与基本面:利多钝化,关注增量信号
政治局会议淡化增量财政刺激,强调“反内卷”与产业升级,政策预期从“强刺激”转向“结构性优化”,市场对利率下限的博弈转向1.65%-1.75%区间。7月PMI显示内需修复动能偏弱,但商品价格反弹与股市降温形成“跷跷板效应”,债市对基本面利多的反应趋于钝化。需警惕四季度通胀反弹风险,尤其是产能收缩政策落地后商品价格上行可能压制债市情绪。
3. 市场结构:老券配置价值凸显,交易需灵活
增值税新规导致新券利差走阔,存量老券(如6Y国开、10Y农发)因免税优势受追捧,但短期利空消化后,利率或重回震荡区间。当前国债期货跨期价差扩大,反映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定价分歧,建议交易盘在10Y国债1.7%附近逢低介入,但需快进快出,避免拥挤交易带来的波动风险。
4. 海外扰动:非农数据强化降息预期,但中美博弈存变数
美国非农就业大幅不及预期推升9月降息概率至80%,美债收益率下行对国内债市情绪形成边际利好。然而,特朗普关税政策展期90天与“对等关税2.0”落地,贸易摩擦反复可能加剧市场波动,需关注其对风险偏好及股债资金流动的传导。
总结:本周债市核心矛盾在于政策预期与资金面的博弈,建议维持中性久期,优先配置短端高票息资产,长端可轻仓参与波段交易,同时警惕政策落地后的预期差风险。#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