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我闲钱不再闲,都能变成更多的钱!
#债券ETF VS银行理财 闲钱打理谁更香?# $博时中债7-10政金债指数C$

手里有了闲钱,该怎么让它“动起来”?这大概是每个普通人在财富管理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在当下的低利率时代,钱放着不动就是在慢慢“缩水”,可找个稳妥又能生钱的去处,却越来越考验智慧。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的心得——如何让闲钱不再“闲”,在稳健中实现增值。
先说说当下的理财困境。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一年期定存利率早已跌破2%,别说跑赢通胀,连保住本金的“购买力”都成了难题。把钱长期躺在银行,就像看着蓄水池慢慢漏水,虽然安稳,却挡不住水位一点点下降。
有人说,那银行理财总该靠谱吧?可这几年,银行理财“保本保息”的时代早已过去,净值化转型后,亏损成了“家常便饭”。去年就有不少稳健型理财跌破净值,甚至出现单日回撤超1%的情况。当然,市场上仍有一些风险控制严格的理财品种值得配置,但对于追求“稳字当头”的人来说,想重仓介入终究还是少了些底气。
在试过存款、理财、甚至部分权益类产品后,我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债券市场。尤其是债券ETF(及对应的场外基金),成了我打理闲钱的“主力军”。
为什么是债券?因为它的收益和风险平衡得恰到好处。优秀的债券基金长期年化3%~5%并不难,这看似不算惊人,但对比银行理财平均2%左右的收益,长期复利下来差距会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只要避开踩雷风险,债券的收益稳定性远超很多人的想象。过去十年,纯债基金指数的年度正收益概率超过95%,最大回撤极少超过3%,这种“小波动、稳增长”的特性,特别适合拿闲钱来配置。
但有人会问:“债券也有信用风险,万一踩雷了怎么办?我可不会选债券啊!”这正是债券ETF的价值所在——它完美解决了普通人对债券筛选的难题。
债券ETF的第一个优势是安全属性拉满。很多债券ETF追踪的是国债、政金债等品种,这些债券有国家信用或政策性银行背书,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比如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追踪的是30年期国债指数,背后是国家信用做担保,安全性堪比现金;博时中债5-10年农发行债券ETF,聚焦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同样是“零违约”的标杆;还有博时中证7-10年政金债指数基金,覆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发行的债券,风险等级极低。对于担心“踩雷”的投资者来说,这类产品几乎是“闭眼入”的选择。
第二个优势是灵活便捷,成本低廉。债券ETF可以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实时交易,当天买当天卖,流动性堪比活期存款。而场外对应的联接基金,又能像普通基金一样随时申购赎回,满足不同操作习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的费率远低于主动管理型债券基金——管理费普遍在0.15%~0.3%,托管费0.05%~0.1%,比很多银行理财的手续费低得多,长期下来能省下不少“摩擦成本”。
第三个优势是收益看得见、摸得着。或许有人觉得债券收益“慢”,但数据不会说谎。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净值涨幅就达到15.43%;博时中债5-10年农发行债券ETF(C类)近一年收益6.83%;博时中证7-10年政金债指数基金(C类)近一年收益6.72%。这样的收益水平,不仅跑赢了绝大多数银行理财,甚至超过了部分偏股混合型基金在震荡市中的表现,却承担着低得多的风险。
当然,债券ETF也不是毫无波动。当市场利率上行时,债券价格会短期下跌,比如2023年四季度债市调整期间,部分长期国债ETF单月回撤曾达到2%。但只要把投资周期拉长到一年以上,这些波动几乎都会被抹平。以博时旗下几只债券ETF为例,过去一年中任意时点买入并持有12个月,正收益概率均超过98%,这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颗“定心丸”。
最后想提醒的是,任何投资都需要理性规划。即便债券ETF风险较低,也不能盲目跟风——不同期限、不同类型的债券ETF表现差异很大,比如长期国债对利率更敏感,短期政金债波动更小,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此外,用“闲钱”投资、坚持长期持有、采用定投或分批介入的方式,都能进一步降低波动带来的影响。
打理闲钱,从来不是追求一夜暴富,而是让每一分钱都发挥价值。债券ETF就像一位靠谱的“财富管家”,用稳定的步伐帮我们把闲钱慢慢变多。愿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让闲钱不再“沉睡”,在时间的复利中,收获稳稳的幸福。@博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