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如果能够重新布局基金投资,我会更加聚焦于科技成长主线,尤其是AI、半导体和高端制造领域。从政策面和产业趋势来看,这些方向仍然是未来几年的重点,比如AI应用的商业化落地、半导体国产替代的加速,以及高端装备的升级需求。数字经济渗透率持续提升,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延伸,带来万亿级市场机会。5G、物联网等技术普及催生新业态,数字化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行业龙头技术壁垒高,规模效应显著,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我会选择$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C$ 作为核心持仓,同时搭配$东方高端制造混合C$ ,覆盖更广泛的科技成长机会。机器人是全球性的高增长行业,中国增速更高,工业机器人市场规律连续10多年是世界第一,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2020--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持着持续高增长态势,2024年内销数量更是翻倍增长。在AI和控制术飞速进步的驱动下,机器人正在快速进化,功能愈发强大,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高危作业、物流运输、家政服务、情感陪伴等。在操作上,我会更加注重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避免盲目追高,比如在AI算力板块短期涨幅过大时,会适当减仓,等待回调后再加仓。除了科技主线,我也会关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的阶段性机会,比如消费电子可能受益于换机周期的到来,而新能源中的固态电池等技术突破可能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我会用部分资金配置东方惠新灵活,这类产品可以灵活调整行业配置,适应市场变化。在债券部分,我会选择短久期的纯债基金,比如$东方恒瑞短债债券C$ ,以应对可能的利率波动。整体来看,我的策略是“成长为主,灵活调整”,既抓住科技产业的长期趋势,又通过动态调整仓位来规避短期风险。东方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较强,尤其是在科技和成长领域,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结构性机会。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