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穿越回2025年初,我会以稳健为核心思路,采取均衡配置策略,避免过度押注单一行业或主题。考虑到2025年经济可能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市场风格可能会在价值与成长之间切换,因此我会选择优秀的基金进行布局。在行业选择上,我会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是科技领域,尤其是AI和机器人国产替代,因为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仍然明确;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支持力度大,产业升级需求旺盛。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速落地,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市场空间广阔。中国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相关产业链盈利能力强,长期成长确定性高,是值得布局的核心赛道。$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C$ 就是不错的投资选项,手续费低,追踪效果好。在科技兴国战略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下,国内大量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超50%,规模优势与先发优势令机器人产业链良性循环,形成突出的全球竞争力,每年出口大量产品。AI大模型赋能增智、运动控制技术日益成熟,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2025年是机器人行业量产元年,随后几年整个行业会爆发式增长。作为一个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良好,成长潜力巨大,市场认同度非常高,$东方高端制造混合C$ 投资机会凸显。二是消费领域,特别是大众消费品和可选消费,随着经济回暖,消费需求可能会逐步修复。在债券部分,我会继续持有$东方恒瑞短债债券C$ ,作为组合的稳定器,降低整体波动。操作策略上,我会采取“核心+卫星”的方式,70%的资金放在长期看好的核心资产上,比如科技和消费主题基金,30%的资金用于阶段性机会的捕捉,比如政策驱动的行业轮动或估值修复行情。同时,我会避免追涨短期涨幅过大的热门基金,某些AI算力主题产品,如果一季度已经上涨较多,我会等待回调后再逐步布局。定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候,可以平滑成本。东方基金的产品线比较丰富,既有高成长的科技主题基金,也有稳健的消费和红利策略基金,能够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我更喜欢稳扎稳打,不追求短期暴利,而是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纪律性操作,争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