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C$
$东方高端制造混合C$
若有时光机回到2025年初,我这样买基金更踏实
一、先给钱包上“安全锁”:保住本金比啥都重要
要是真能知道未来行情,第一件事肯定是不贪高收益!2025年市场听说波动大,我会把一半钱先放进短债基金里,比如像过去几年年化3%左右的那种。这类基金就像“活期存款升级版”,每天都能看到小收益,急用钱赎回也快,7天就能免手续费,特别适合我这种怕本金亏的上班族。
剩下的钱里,再拿20%买二级债基。这类基金大部分钱买债券打底,小部分钱能买股票,相当于“进可攻退可守”。比如2024年有只二级债基,股票仓位没超过20%,但当年收益比纯债基多赚了2个点,就算股市跌了,债券也能撑着不亏,对我来说比自己瞎买股票安心多了。
二、不追热点,只挑“看得懂”的行业慢慢投
以前总跟风买热门基金,结果新能源、AI涨的时候没赶上,跌的时候全撞上了。如果回到2025年,我绝对不碰那些名字花里胡哨的主题基金,就盯紧两个“老熟人”:
1.消费基金:不管经济咋样,人总是要吃饭买东西。听说2025年下半年消费会回暖,我就选跟踪沪深300消费指数的基金,每个月定投1000块,不求暴涨,就等超市、白酒这些龙头企业慢慢赚钱。
2.医药基金:家里老人常年吃药,我知道这个行业离不开人。选医药基金时,我会挑那种持仓里有很多创新药龙头和医疗器械公司的,就算短期跌了,长期看生病吃药的需求总在,就当给未来存“健康钱”。
三、少折腾!用最笨的办法避开“追涨杀跌”
以前总觉得自己能低买高卖,结果每次看手机行情一跌就慌着卖,一涨又急着追,手续费都亏了不少。如果有时光机,我要逼自己做到这三点:
1. 不看短期涨跌:把基金APP从首页删掉,每周只看一次账户,免得手贱乱操作。就像2023年我买过一只蓝筹基金,拿了半年没管,反而比天天买卖多赚了5%。
2. 用“定投+手动补仓”: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每周定投500块,要是某天突然大跌3%以上,就手动补1000块,分摊成本。这样就算大盘先跌后涨,我也不会因为买在高点而亏钱。
3. 设置“止盈不止损”:给自己定个规矩:赚够15%就卖掉一半,剩下的继续拿着;要是亏了,绝不割肉,而是用每个月的工资定投拉低成本。2022年我就是因为跌了就卖,结果错过2023年的反弹,后悔死了。
四、打死不碰这3类基金:普通人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杠杆基金:听说能“借鸡生蛋”,但2024年有只杠杆基金一天就跌了20%,吓得我再也不敢碰,普通人用自己的钱慢慢赚就行。
小规模主题基金:以前买过一只规模不到1亿的行业基金,后来经理跑路了,基金差点清盘,现在只选规模5亿以上的“大基金”。
新发行的基金:新基金要建仓,行情好的时候反而跟不上老基金,2025年就挑成立3年以上、经理没换过的“老基金”买。
五、最后悔没早做的事:给家人也配个“稳稳的组合”
如果真有时光机,我会给爸妈也买上养老目标基金。比如那种“2035”“2040”这类目标日期型的,基金经理会随着退休时间临近,慢慢把股票换成债券,特别适合给父母养老钱保本。2024年有只养老基金,虽然收益只有4%,但爸妈的钱一分没亏,比存在银行定期还香。
其实说到底,普通人投资不需要“神机妙算”,而是用“不贪心、不折腾、懂止损”的笨办法,把钱放在自己能看懂的地方。要是真有时光机,我可能还是会选这些“不聪明”的策略——因为在投资里,能让自己睡得着觉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东方基金
#游戏板块大涨 机会来了?# #军工利好扎堆出现 军工股持续活跃# #陈茂波:稳定币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变革# #AI算力需求高景气 产业链股持续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