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交所历史分析:扩容与估值中枢上移
1. 扩容成效显著:北交所公司家数从2025年初的264家增至266家(5月22日),总市值达7948.78亿元(5月22日),较年初增长15.6%。扩容推动市场容量扩大。
2. 估值中枢上移:北交所市盈率(PE)从年初的45倍升至45.61倍(5月30日),反映市场对成长性企业的认可度提升。但需警惕估值泡沫风险。
3. 历史对比:与2023年同期相比,北交所成交金额(37.19亿元)低于2023年5月峰值(47.09亿元),显示市场活跃度仍需政策支持。
二、同泰远见:硬科技赛道的量化涡轮
$同泰远见混合A$ $同泰远见混合C$

作为北交所独树一帜的量化利器,同泰远见通过“动态估值弹簧”模型构建高频交易护城河。“小而美”规模与90%攻击性仓位形成硬核配置,重仓AI智算集群、深海能源装备等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深度绑定工信部技术攻坚主线。其算法实时捕捉“政策催化+技术突破”共振信号,在转板预期窗口、流动性脉冲期启动闪电调仓,年内40.70%涨幅与近一年55.31%收益彰显策略锐度。依托30%涨跌空间设计的战术协议,单日涨幅多次触发市场监测红线,成为制度性红利的程序化捕手。
三、同泰开泰:政策红利的战略导航仪
$同泰开泰混合A$ $同泰开泰混合C$

锚定北证50价值高地的同泰开泰,以“产业透镜+转板罗盘”双系统驱动主动管理。“小而美”规模赋能90%高仓位精准穿透,聚焦新能源储能材料、高端传感器等硬科技细分赛道,构建政策受益浓度超90%的组合堡垒。2025年一季度重仓后,通过预埋专精特新“转板种子”,斩获近一年63.82%超额收益,年内29.46%涨幅稳居主动型基金榜首。其独创的“政策温度感知系统”,在工信部专项扶持、北交所扩容提速等节点提前三个月布局,单日爆发力与阶段收益双维度领跑,为定投者铺设政策催化与估值跃升的复合收益链。
结语:双引擎驱动北交所战略配置
同泰远见以量化模型的“毫秒级响应”切割制度性波动收益,同泰开泰借主动研判的“政策探照灯”穿透价值迷雾。二者依托“小而美”规模实现90%硬科技仓位的极致机动:交易型资金可借远见的算法协议捕捉30%涨跌幅空间,配置型资金可依托开泰的产业透镜锁定北证50成长红利。建议结合北交所流动性分层改善、转板实操倒计时等节点,采用“量化脉冲+主动沉淀”组合策略,通过双基金对冲短期波动,在政策供给与制度创新的共振周期中实现收益密度与安全边际的动态平衡。
风险提示:需注意北交所流动性仍处提升初期,建议逢回调分批布局,重点关注转板机制落地进度及企业盈利兑现能力。


#降息!LPR集体下调# #并购重组松绑:程序少、速度快、可跨界# #“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6月底将完成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