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还能涨多久?#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A$
AI浪潮肯定是未来3 - 5年最确定的机会之一,技术、政策、产业多方推力下,这波趋势不是短线炒作,是实打实的长周期变革。技术上大模型让AI变成了现实,真能解决行业问题;政策端“新质生产力”等规划持续输血;产业里从工厂到医院,各行各业都等着AI重构效率,未来几年是技术迭代和产业渗透的黄金窗口。
基金经理包斅文,他在金融圈摸爬滚打15年,从券商研究产业、保险管理大类资产,到公募做投资,既懂技术发展逻辑,又摸得透资金节奏,对科技股周期拐点判断特别敏锐。之前19-21年精准踩中半导体、信创行情,23-24年AI还没热起来时就底部布局,而且风控能力突出——21年半导体泡沫破裂前及时减仓,这可不是运气,是对产业周期的深刻理解在支撑。
他看好的方向,每个都对应AI发展的刚需痛点。液冷&HVDC:AI服务器功耗是普通服务器3倍,传统风冷散热慢还耗电,液冷散热效率能提3-5倍,HVDC配电能省30%电费,现在这俩技术渗透率才10%左右,后续空间很大。光模块:海外微软、Meta狂建AI数据中心,需要海量光模块传数据;现在推理环节更适合ASIC芯片,对应的光模块得更高速,而中国光模块厂商全球市占率超50%,能直接吃海外订单红利。云计算,国内东数西算要建8大枢纽,数据中心是核心,但以前高端设备依赖海外,现在必须国产替代,供应链里紧张的环节,比如高端服务器主板、高速存储芯片,谁先突破谁拿订单。AI应用:大模型是“大脑”,但得有应用落地,像办公AI化、教育AI个性化这些;而应用需要算力支撑推理速度,得找有算力资源+懂场景创新的公司。国产替代的半导体代工、光刻机、量测、EDA,中美科技战下,半导体自主化是生死线。半导体代工要突破先进制程,光刻机、量测设备、EDA以前被海外垄断,现在政策和资本输血,技术突破后就能替代海外、抢全球份额。
普通投资者咋借这只基金抓AI红利?
选基逻辑:看包斅文“能力圈匹配度+业绩连贯性”。他深耕科技,几轮科技行情都踩准节奏,说明不是押赛道碰运气,是真懂产业周期。
持有策略:AI是5 - 10年技术革命,用3 - 5年不用的闲钱投,别想着赚快钱。可以分批建仓,比如基金跌10%就补一次,拉低成本;还要跟踪产业消息,若某技术路线被颠覆,再调整持仓。
收益预期:赚“产业从0到1、从1到10”的钱,别追高,比如光模块涨3倍后再冲,容易接盘。找低位+高景气环节,如当前液冷渗透率低,预期差大;另外AI基金波动大,搭配消费、医药基金分散风险。
AI投资是认知和耐心的游戏,包斅文优势在于“懂产业周期+敢左侧布局+控风险”,普通投资者借他的基金,是用专业人的认知赚AI产业成长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