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还能涨多久?#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谈论“AI还能涨多久”时,市场总容易陷入“追热点”的惯性——从ChatGPT带火的大模型狂欢,到AI绘画、智能驾驶的应用炒作,短期情绪确实能推高板块热度,但要判断AI能不能跨过波动、走出3-5年的产业级上涨,核心不在“应用有多炫”,而在“基建有多实”。这事儿特别像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当时大家都盯着门户网站、电商概念炒,却没人在意“宽带”这个隐形基石——直到后来装宽带的家庭多了,淘宝、腾讯才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现在的AI赛道也是如此,大模型要靠算力“喂饱”,智能应用得靠数据中心“托底”,眼下全球算力基建的缺口、国产替代里没被盯上的机会,才是决定AI能“涨多久”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这些“基建赛道”现在还没被太多人看重,多数投资者盯着AI软件的短期流量,却忽略了硬件基建的长期确定性。这种“大家没看到,但其实很重要”的机会,正是基金经理包斅文说的“买在没人关注的时候”,也是我更关注算力基建和国产替代的核心原因。
要明白AI算力有多“刚需”,先简单分清“训练”和“推理”:训练大模型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次要投很多钱,而且只需要一次;但“推理”不一样,你每跟AI聊一次天、让它画张图,都得消耗“推理算力”,用一次就相当于多交一次“电费”。现在全球的大模型都从“实验室”落地到“实际用起来”了,推理算力的需求一下子就爆了。支撑推理算力的核心硬件,不是大家常听说的GPU,而是ASIC芯片——这芯片就像为AI推理量身定做的“节能空调”,比普通GPU更省电、效率更高,谷歌、亚马逊这些海外巨头都在抓紧做自己的ASIC芯片,“用ASIC替代GPU”的趋势已经很明确。
ASIC一火,直接带火了“光模块”——这东西就像AI数据的“高速公路”,ASIC芯片之间、数据中心之间传数据都得靠它。而且ASIC的算力越来越强,光模块的“车道”也得跟着加宽,从之前的“4车道”升级到现在的“8车道”,明年还要换成“16车道”。更关键的是,现在全球需要的光模块数量,比厂商能生产的多不少,明显不够用。而国内的光模块企业已经在全球站稳了脚,有个龙头企业的光模块,全球每卖10个就有3个多是它家的,还拿到了微软、谷歌的长期订单,这种“有技术、有订单”的赛道,不是短期炒概念,而是AI落地必须有的“必需品”,也是我最看好的方向之一。
如果说海外光模块是“确定缺”,那国内的“液冷”和“HVDC(高压直流供电)”就是“没人盯但潜力大”的赛道——现在用这两种技术的数据中心还很少,就像100户人家只有不到15户装了智能家居,但因为算力越来越强、政策也在推,马上要迎来“从少数人用到多数人用”的爆发期。先说说液冷:传统数据中心靠“吹风扇”降温,但现在AI服务器功率太大,风扇根本吹不动,用风冷的话服务器经常因为过热“罢工”;换成液冷,不仅很少停机,还更省电,完全符合国家“东数西算”的要求。现在政策要求明年新建的数据中心,用液冷的得超过三成,比现在多一倍还多,国内厂商的液冷产品已经赶上海外水平,还便宜不少,腾讯、阿里都在用,订单涨得特别快。
再说说HVDC,它就像数据中心的“供电心脏”,比传统的UPS电源更省电、更便宜。一个大型AI数据中心用HVDC,一年能省出几千户家庭的用电量,买的时候还能省不少钱,后续维护也便宜。但现在国内数据中心用HVDC的还不到两成,海外已经超过五成,差距很大。随着国家规划的大型数据中心陆续开工,对HVDC的需求会一下子涌出来,国内有个电力设备龙头,订单都排到明年下半年了,工厂基本满负荷生产。为啥说这是“逆向机会”?现在这些基建赛道的估值很低,就像平时卖100块的东西,现在只卖30块以内,而AI应用板块却贵很多。很多人觉得“基建涨得慢”,却没看到“用的人少+必须要用”带来的长期收益,这正是包斅文基金经理“擅长在没人问津时布局”的逻辑。
一说起AI国产替代,大家总焦虑“被卡脖子”,比如先进芯片、高端光刻机,但实际上,现在最有机会的是“成熟制程的软硬件替代”。比如新能源汽车用的芯片、物联网设备用的芯片,大多是成熟制程的,需求特别大,但国内能生产的还很少,有很大的替代空间。更重要的是,国产替代已经落地了:中芯国际做成熟制程芯片,又快又便宜,比亚迪、宁德时代都在找它订货;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也快量产了,对付成熟制程完全够用;还有量测设备、EDA软件,国内企业也打破了国外垄断,已经在车企、芯片厂用上了。现在这些赛道的估值也很低,相当于“打折促销”却没人抢,反而能提供更确定的收益。
看好这些赛道后,选基金的关键就是“基金经理能不能抓准主线、扛住风险”,包斅文的经历正好符合。之前半导体、信创行情时,他提前布局避开了追高风险;2023年AI跌的时候,他在底部买了光模块、数据中心的股票,后来AI反弹,这些股票成了收益主力。而且他风控能力强,去年AI应用板块跌了三成,这只基金只跌了一成五,抗跌性很好。这只基金还有全赛道的研究员团队,能及时跟踪产业动态,比如之前提前发现某光模块企业订单超预期,加仓后这只股票涨了五成多,帮投资者避开“踩错节奏”的坑。更重要的是,他的“逆向投资、长期主义”和这些基建赛道的属性特别配,这些赛道需要3-5年的周期,他擅长在没人关注时布局,和我对AI长期投资的想法完全一致。

回到“AI还能涨多久”,我的答案是:只要算力基建的需求还在、国产替代的突破还在,AI的长期上涨就不会停。短期市场可能涨涨跌跌,但光模块、液冷、成熟制程这些“基石赛道”,会随着AI落地慢慢兑现收益。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买个股风险太高,比如光模块技术升级可能淘汰小公司,而$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聚焦这些核心赛道,既能抓住机会,又能靠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减少风险。这也是我活动前就持有这只基金的原因:投资AI不是赌短期热点,而是看好未来3-5年的趋势,选一只契合趋势、能扛住风险的基金,才是理性选择。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