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以小盘风格为代表的中证1000指数持续领涨市场,年内涨幅达16.88%,显著超越主流宽基指数。尽管其年内最大回撤为16.87%,高于大盘宽基,但中小盘弹性更佳,风险仍相对可控。中小盘风格为何能不断走强、领先大盘呢?这一现象背后,或是多重市场力量共同驱动的结果。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0101-20250812
流动性宽松与经营改善强化中小市值成长属性
海外方面,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且大幅下修前两月数据,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快速升温。与此同时,国内流动性环境同步宽松,M2增速与社融增速差值扩大,形成内外流动性共振效应。结合当前基本面边际改善趋势来看,中小市值领域因其更高的成长弹性,持续获得增量资金的青睐。从已披露的最新季度业绩报告和市场反馈综合评估,聚焦中小企业的中证1000指数相关公司在经营效率提升与转型升级方面的进展突出,其估值体系与市场关注度正经历重估。
政策支持与指数优化夯实投资基础
国内政策环境持续向科技成长性领域倾斜,机器人、低空经济、AI应用这些中证1000核心板块,作为硬科技中坚力量,正不断获得产业政策扶持。今年6月,中证1000指数刚完成成份股调整,调入更多新兴领域企业,进一步提升了指数对战略新兴产业的表征能力。指数覆盖31个申万一级行业,前十大成份股权重不足5%,有效分散单一行业风险。成分股多集中于200亿市值以下企业,聚焦专精特新、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具备较高的成长弹性。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官网,截止时间20250812
当前中证1000指数估值PE-TTM42.99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反映市场对中小盘的高预期,投资者需注意短期波动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指数化投资是布局中小市值的高效工具。指数增强型产品在跟踪基准的同时,通过量化模型优化成分股权重,在分散个股风险的同时捕捉板块整体机遇。(数据来源:Wind,截止时间20250812)
在全球宽松周期与国内产业升级共振的当下,中小市值公司的高成长性与流动性敏感度,正持续为投资者提供观测经济活力的独特视角。
数据说明:上证指数(000001.SH)2020-2024年各年度涨跌分别为13.87%、4.80%、-15.13%、-3.70%、12.67%;沪深300指数(000300.SH)2020-2024年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27.21%、-5.20%、-21.63%、-11.38%、14.68%;中证1000指数(000852.SH)2020-2024年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19.39%、20.52%、-21.58%、-6.28%、1.2%;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4.12.31。过往历史数报不代表市场运行的所有阶段,指数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并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指数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业绩表现。


$工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OTCFUND|016942)$
$工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C(OTCFUND|016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