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扶持计划#
在上证数十年围绕3000点争夺的背景下,A股的中小盘却提供了另一番不同的风采。以中证1000为例,2004年底至2025年8月26日,累计上涨647.65%,跑赢上证指数443.94%,足足多涨了4倍多。(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2025/8/26
即使从近年表现来看,中证1000也风采依旧。从2024年底部区域至今,中证1000指数累计上涨了80.14%,显著好于多数宽基指数。(来源:Wind,截至2025.8.26)
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一是流动性较为宽裕。宏观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营造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水量较为充足,有利于中小盘股活跃度的提升,推动中小盘股行情。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4年2月份开始,M0同比增速基本一直保持两位数,2024年12月份开始,M1同比增速转正,2025年5月份开始M1增速加快,为市场走牛提供了较好的流动站性支持。
来源:东方财富网,2025/8/23
二是政策坚持定向支持。政策调控方面,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对符合新质生产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给予倾斜政策,为相应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比如陆续开展的“人工智能+”、“数据要素X”等转型升级方案,推动AI大模型工业、驾驶、医疗、教育等场景落地,推动数据资源化和资产化。
今年4月,央行还设置了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利率低至1.75%,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设备更新项目,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小巨人提供了丰富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三是并购重组政策持续优化,很多优质的中小企业成为被并购对象,或容易获得估值溢价。
2024年9月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导向并购,优化交易与流程,鼓励长期资本参与,同时给予印花税减免、所得税递延等政策支持。
各地区纷纷响应,深圳设立了20亿元的区级并购基金,上海设立了3000亿的并购基金,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和生物医药产业等行业并购,民间资本也积极响应,当年披露的重大重组131单,交易额同比增长117%,其中“并购六条”发布后新增占比超40%(来源:wind)。
对比其他宽基指数,中证1000指数也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一是行业均为均衡。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8/26,中证1000指数的成分股行业权重分布中,工业占26.2%,信息技术占20.8%,原材料占13.0%,整体较为均衡,容易分享更多行业轮动机会。
来源:Wind数据,2025/8/26
二是成长潜力较大。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工业和信息技术是受益明显、成长潜力靠前的两大领域,而中证1000的上述两大行业权重占比近50%,潜在的成长性或更好。
工银瑞信基金公司针对中小盘投资需求,构建了“场内+场外”的产品矩阵,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工银中证1000 指数增强基金(A 类 016942,C 类 016943)以中证1000指数为跟踪标的,在紧密跟踪指数表现的基础上,通过量化模型动态优化持仓结构。该基金依托工银瑞信强大的投研团队,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力争获取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适合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今年以来,在中小盘走强的趋势下,工银中证 1000 指数增强基金表现不俗,以工银中证 1000 指数增强A为例,托管行复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6日,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达39.8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4.20%,超额收益显著。
中证1000ETF 增强(561280)则为场内投资者提供了便捷工具。作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它既保持了 ETF 产品交易灵活、透明度高的特点,又通过增强策略提升收益潜力。投资者可在交易时间内随时买卖,轻松把握市场波动中的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至8月26日,中证1000ETF增强净值增长率为40.3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中证1000指数涨幅为25.49%。(来源:托管行复核,截至2025年8月26日)随着场内指数增强的认可度逐渐提升,该类产品也逐渐受到市场青睐。近3个月基金份额增长40.71%。(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26)
希望分享中小盘成长机会的投资者,可以将上述标的加入自选,或可以作为卫星的进攻仓位进行配置或定投。
其中场内交易可以使用ETF提高交易效率,场外短期投资优先选择C类份额,长期定投则考虑配置A类份额。
$工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 $工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C$ $工银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