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上,美股三大指数均小幅收涨,道指涨0.32%,标普500指数涨0.24%,纳指涨0.21%。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英伟达跌0.09%,微软涨0.94%,苹果涨0.51%,谷歌涨0.16%,亚马逊涨0.18%,Meta跌0.89%,特斯拉跌0.59%。这种分化走势其实很有意思,科技股内部也在进行新一轮的优胜劣汰。
美股科技股近期持续走强,本质上反映了全球资金对AI产业链的长期看好。其中,英伟达的动向尤为关键——不仅其消费电子与AIDC业务保持高景气度,最新推出Jetson AGX Thor机器人芯片更成为新的催化点。该芯片专为机器人设计,AI算力较上一代提升7.5倍,能效提升3.5倍,并已吸引医疗、物流、制造等多行业头部企业接入,标志着“物理AI时代”加速落地。这一进展不仅强化了算力芯片的长期逻辑,更打开了机器人产业链从“概念”到“应用”的想象空间!
同时,光通信领域龙头企业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全年净利润与营收预期均超出市场前期预测,印证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在加速释放。科技主线的核心逻辑——“算力需求爆发→产业链业绩兑现→估值扩张”——正不断得到验证!
从资金面看,美债收益率回落带来的流动性宽松预期也在支撑科技股表现。鲍威尔最近的鸽派讲话强化了9月降息预期,这对成长股特别是科技板块是个不错的环境。虽然近期美股创新高,但市场情绪并没有过度狂热,这波行情还有延伸的空间。
除了算力硬件,AI应用端的进展也值得关注。9月将是消费电子新品发布旺季,加上AI应用落地、人形机器人量产时点临近,科技板块还有不少事件性催化。应用端的爆发可能会带动下一轮科技股行情,从硬件到软件的扩散效应会逐渐显现。美股科技股迎来配置良机。
说说我的看法。科技股投资最怕的就是追高和踩错节奏,特别是美股,看起来机会多,但个股选择难度不小。普通投资者要想精准把握科技细分领域的轮动,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产业趋势和公司基本面,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现实。
纳斯达克指数作为美国科技股的“风向标”,覆盖了纳斯达克交易所逾3000家上市公司,而纳斯达克100指数则在此基础上精挑细选,仅纳入市值最大、流动性最佳的100家非金融企业。这一筛选机制使其成为“美国科技龙头”的代名词——苹果、微软、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擘占据超50%的权重,行业集中度高达计算机、软件与电信等领域。相较于综合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剔除了金融股的干扰,更纯粹地反映科技创新与高成长特性,历史波动率虽高,但长期收益显著优于标普500等宽基指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方纳斯达克100指数发起(QDII)C$ (A类:016452 C类:016453)凭借精准的跟踪策略与卓越的业绩表现,成为投资者把握科技红利的理想工具。该基金紧密复刻纳斯达克100指数走势,自2022年11月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93.86%,几乎实现翻倍;近2年维度下,其46.18%的涨幅远超同类平均,近一年18.37%的收益与近三月10.56%的爆发力,更凸显其在科技股行情中的弹性优势。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规模突破18.99亿元,较上期激增45.51%,资金用真金白银投票,印证市场对其的认可。
对于想布局科技成长主线但又担心个股风险的投资者,这种指数化工具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投资有时候不需要太复杂,抓住核心趋势,用对工具,反而更容易获得持续回报。#大盘3800点 你踏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