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5日,42只A股银行年内全红,35只涨幅超过10%,厦门银行甚至飙了四成。可就在大伙热情最高的时候,股价又连续几天绿油油,齐鲁银行的大股东还跑出来减持,吓得不少人把手指停在“买入”键上迟迟不敢按。
我呢,也属于没上车的围观群众,于是把市面上能翻到的官方材料全捋了一遍,结论是:银行这条赛道,长期依旧香,但姿势得换。想省心又怕踩雷,我把目光直接投向了$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混合C(OTCFUND|016374)$。下面说的全是大白话,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为啥我还敢惦记银行?一句话:股息高得让理财产品脸红。中证银行指数最新股息率6%以上,市盈率不到7倍,七成年份跑赢沪深300。现在十年期国债也就2%出头,银行股的“类固收”属性简直是为保守党量身定做。再加上政策端给险资松绑,考核周期拉长,长线资金只能继续围着高股息打转,银行就是他们的“粮仓”。
短期看,涨多了歇歇脚很正常。7月11日后银行指数回调3%—5%,天风证券直接喊“技术性调整近尾声”。卖方报告里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只要大行没到一倍PB,行情就没走完”。现在工行、农行还在0.6倍PB晃悠,空间明摆着。真砸下来,对没上车的人反而是捡便宜的机会。
中期最大的鬼故事是“净息差收窄”。一季度全行业息差掉到1.43%,营收利润双降,听着吓人,但细分看,成都、常熟这些区域经济强的银行已经企稳回升。逻辑很简单:负债成本优化、地方债务风险缓解、早偿房贷减少,一点点利好就能把息差托住。换句话说,银行内部会分化,买个股怕踩雷,干脆把难题交给基金经理。
这就说到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C。打开基金季报,前十大重仓一半以上是银行:招行、宁波、平安、兴业都在里边,既有全国龙头,也有区域尖子生,分散得刚刚好。基金经理去年四季度开始把银行提到第一大权重,吃到了今年以来21%的指数涨幅,却还能在地产股里留一点仓位做对冲,进攻和防守一把抓。最贴心的是C份额不收申购费,持有满30天赎回费为零,对想波段又怕手续费吃利润的人太友好。
很多人担心基金追涨杀跌,我专门翻了中国基金报的数据:主动偏股基金二季度虽然加了银行,但相对沪深300还是欠配10个百分点以上。翻译成人话,机构手里“子弹”还多,后面真有大回调,他们比散户更急着接盘。再看险资,保费年年涨,非标资产到期后没地方去,高股息的银行就是他们的“蓄水池”。只要这股活水不断,银行股就掉不到哪儿去。
那现在到底怎么动手?我把自己的计划也摊开说:手里没银行的,直接一笔梭哈心里肯定打鼓,那就用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C做“敲门砖”。先建个三成底仓,后面每跌3%补一点,把成本摊平。跌不下去就躺平吃息,反正基金每年分红大概率跑输银行理财;真涨起来,银行指数弹性一点不差,一波15%—20%的估值修复足够让人笑醒。心态放平,把它当一只每年分红6%还会长大的“超级债券”,日子就舒坦多了。
总结一下:银行股短线震荡,中线分化,长线吃息。不会选股、也不想折腾,就找个靠谱的混合基金蹲着。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C目前规模不大,调仓灵活,费率便宜,银行和地产双线布局,正好符合我“稳中求进”的胃口。今晚我就把定投设好,剩下的交给时间。至于能不能赚到大钱,我不敢打包票,但每年稳稳拿分红,睡得着觉,对我来说就已经赢了一半。


@华泰柏瑞基金 #沪指突破3600点!何时上攻924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