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个月的市场,股指非常猛,上证破3800点,“牛市”的呼声渐高,市场热起来了,有部分踏空的投资者,也开始问我推荐哪些基金了?
近三个月,科技基金的弹性非常强,很眼红,属于“开张吃三年”的类型,赚钱的时间就在那“20%”的时间,其他时间或下跌或震荡。
如图一所示,是近三个月主动权益的涨幅榜排名,都属于科技方向,都已经翻倍了。
科技基金,我已经没必要介绍太多了,很多都是看排名就能分胜负的,投资者也是依据排名在进行买卖。
纯感慨一下,排名第一的信澳刘小明,曾在今年3月份听过他的路演,戴着耳机,也听不懂说什么,就是看好海外算力,比较专业和勤奋,关注各类数据,偏向景气度投资。当时,他说的机会,我也听不懂,能力圈之外,也就造成了现在的“错过”。
另外,排名7-10,都是财通基金 金梓才的基金,行业轮动型,当时也写过他排名年内倒数第一的帖子,-30%开外,起起落落只是一瞬间,当下,他的业绩已经回正并超越偏股混和指数了。
在这一波科技行情中,我买更多是半导体和低仓位的机器人,无论是之前持有的创金合信王先伟,还是现在的中欧邵洁,认为AI受益的应该是是半导体产业链,没有布局算力。
回到当下,谈推荐科技基金的话,我很难给出具体的回答。
现在要写科技基金的推荐,多半都是拉收益榜单,挑几个看的顺眼的写一下,相对简单的工作。但我无法保证,我能通过分析这些基金,去大概率地获取投资收益。
一笔投资交易,收益率在“买入”的时刻就已经确定。
在我的投资体系中,必须考虑买入的价格。我很难完成在高景气的市场中,买入,并在行情的最后一刻,击鼓传花,卖出给其他人,因此获益。
我会写科技基金的文章推荐,但可能还要等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不是现在。
对于当下我持仓的科技基金,我不打算动仓位,仍然继续持有,估值在合理偏高的位置,也对基金经理有信心。
对于海外算力持仓为主的科技基金,我也没什么特别的观点,可以适当止盈,现在的海外算力和当年新能源行情没什么差别了。(听其他基金研究者的判断,华商胡中原好像已经在减仓了)
一切都是周期,人性也从未改变,都在追求某个市场环境下,“锐度”最高的基金产品,无论红利还是科技。
#创作扶持计划#@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天天精华君 $信澳业绩驱动混合C(OTCFUND|016371)$$财通成长优选混合C(OTCFUND|021528)$$易方达瑞享混合I(OTCFUND|0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