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3 14:25:38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苏
投资视角:人形机器人热潮下的冷思考

#马斯克画大饼 机器人技术能否兑现万亿市值梦?#

人形机器人向家庭场景渗透,是技术突破、成本优化与市场需求共振的潜在方向,但当前产业仍处于 技术攻坚与场景试点的过渡期,需结合真实数据与产业规律,理性看待其发展节奏——既不夸大短期爆发潜力,也不忽视长期技术与需求的匹配价值。

技术与产业:突破点清晰,瓶颈仍待跨越

赛场上的人形机器人已展现出成熟的 高强度运动控制能力,比如完成1500米奔跑、足球对抗等标准化任务,但家庭场景的“非结构化属性”,让技术落地面临更复杂的考验。在运动精细度上,国内企业通过视觉、触觉、惯性导航的多传感器融合,已将机器人运动误差压缩至 0.1mm,可满足“擦玻璃避摆件”的基础需求,但面对“动态杂物分布”(如孩子突然散落的玩具),路径规划的适配率仍有 20%-30%的优化空间;在AI交互上,智元科技等人机交互大模型的意图识别准确率达 89%,能响应“拿水杯”这类明确指令,可若遇到“把客厅收拾一下”的模糊需求,或从语气中感知主人疲惫情绪并调整服务模式,还需 3-5年的家庭场景数据训练——毕竟家庭场景的变量(人员习惯、家具布局、需求偏好)远多于标准化赛场。

成本结构同样是绕不开的现实问题。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成本占比超 65%,且 70%依赖进口(日本电产、哈默纳科等企业主导全球供应链)。尽管松延动力等国产企业实现了“电机体积缩小30%、扭矩提升25%”的技术突破,但量产前的成本仅下降 15%-20%,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共识是,只有当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率突破 60%、量产规模达到 10万台级,单台机器人成本才可能下降50%,真正触达“中产家庭可承受价(10万元内)”的门槛,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 3-4年的产业链协同推进。

资本与赛事:加速迭代,但非“颠覆式跨越”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 同比增长58%,看似资本热度高涨,实则资金流向高度集中——超50%资金聚焦于核心部件研发与算法优化,而非盲目追逐“家庭场景概念”。这种“技术导向型投资”客观上推动了产业效率提升,比如某柔性压力传感器企业获投后,研发周期缩短40%,提前两年进入商用测试阶段,将传感器分辨率提升至 0.1Pa(可模拟人类皮肤触感),但这类突破仍停留在“单点技术优化”,尚未形成“全链路成熟”的产业基础。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价值,更多是“技术验金石”而非“落地直通车”。赛事中暴露的“运动延迟”“算法卡顿”等问题,确实倒逼参赛企业将技术迭代速度提升 40%,但赛场方案向家庭场景移植,需要解决“场景复杂度差异”的核心矛盾。比如将“足球避障算法”调整为“家庭避玩具算法”,需重新训练机器人对“动态、不规则杂物”的识别逻辑,仅场景化打磨就需要 2-3年时间,难以实现“赛场突破即家庭落地”的快速转化。

基金投资逻辑:贴合产业周期,拒绝“概念炒作”

$弘毅远方甄选混合A$ $弘毅远方甄选混合C$ 为代表的基金产品,其布局思路并未跟风“家庭化爆发”的短期预期,而是紧扣“人形机器人产业周期”,聚焦“确定性机会+阶段性成长”。



在上游核心部件环节,基金更倾向布局 国产替代突破者,比如松延动力这类已实现伺服电机技术落地、进入整车测试阶段的企业。这类标的的短期红利来自“工业级订单突破”——当前工业场景对机器人的需求已相对明确(如制造业巡检、物流搬运),国产部件凭借“成本低15%-20%”的优势,更容易快速兑现业绩;在中游系统集成环节,重点关注“硬件+算法”一体化企业(如宇树科技的产业链伙伴),它们的运动控制算法已通过赛场验证,且在养老陪护、教育陪伴等试点场景中积累了初步数据,中期增长依赖“试点订单放量”(当前高端养老社区机器人服务覆盖率达80%,虽规模小但增长确定性高);在下游生态环节,则瞄准 与智能家居深度联动的企业,比如接入米家、华为鸿蒙系统的机器人厂商,这类标的的长期价值在于“场景入口卡位”——当机器人能自主联动空调、窗帘,形成“感知-决策-执行”的服务闭环,未来可通过数据积累构建生态壁垒,不过短期仍处于“用户习惯培养期”,业绩贡献有限。

从产业类比来看,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阶段类似2015-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处于“政策扶持+技术攻坚”的初期,而非“消费端爆发”的成熟期。参考IDC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虽将突破 14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 35%+,但 90%的需求集中在工业与高端服务领域,家庭场景占比不足10%。基金的布局本质是“产业beta(趋势红利)+个股alpha(技术突破)”的结合,既分享“国产替代、技术迭代”的行业增长,又通过筛选“有真实订单、有技术壁垒”的企业规避风险,而非单纯押注“家庭化概念”。

未来展望:潜力与挑战的“平衡态”

人形机器人家庭化的长期潜力毋庸置疑——老龄化率提升(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20%)、独居家庭增多(当前独居家庭比例已达15%),客观上催生对“家庭助手”的需求,而技术迭代也会持续降低使用门槛。但短期来看,三大挑战仍未解决:技术上,核心部件量产、AI交互商用化需 3-5年验证;市场上,家庭用户对“机器人安全、隐私保护”的信任建立,需通过更多试点场景教育(当前大众对家庭机器人的认知仍停留在“科幻概念”);成本上,10万元内的“中产价”需依赖产业链规模效应,短期内难以实现。

对投资者而言,需理性认知“产业成长≠短期暴利”,人形机器人家庭化是一场“长期战役”,而 $弘毅远方甄选混合A$ $弘毅远方甄选混合C$ 这类基金的布局,更像是“提前卡位产业关键节点”,而非“追逐短期热点”。其收益兑现节奏,将与“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进度、试点场景订单增长、成本优化速度”深度绑定,需要持续跟踪产业数据,而非依赖“情绪驱动”的短期炒作。@弘毅远方基金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